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自西冶工坊下山,沿五岭路南行,在范河西岸会看到高楼大厦包围中的一座古老的窑炉。
我们自这里逗留起来。我们了解到,这里叫北岭,曾经是距博山城最近的窑场,与万山、福山、山头为博山四大古陶瓷集中产地之一。由于城市扩建、窑厂搬迁,如今人们看到的仅有这一对馒头窑了。其实,北岭较早的窑炉大都建在毗邻铁道的山坡上,俗称“楼顶”一带。从宋代熙宁年间,这里便“窑业日盛”,“窑户集资于北岭村建窑神庙”。昔日,整个北岭村从坡岭至范河边的矾场一溜,牛拉碾泥场、坯房、冒烟的馒头窑星罗棋布,夜晚炉火熊熊,照得一片通红。
(来自网上的北岭窑炉群老照片)
前些年,这对窑炉之上长满梧桐、荆条、小草等杂木,炉身被树根挤兑的裂开了缝隙。现在,得到保护的窑炉面目一新的迎接着前来看望它们的客人了。
过窑炉,南行一百米左右,便是后乐桥,因南侧有“范公祠”而得名,取名于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
后乐桥,古称荆山桥。据《颜神镇志·关梁》载:“荆山桥,自荆山西麓跨而亘于东关桥上,有石槽,范水流经桥下,其流甚浅。”“桥东山径可通西河、源泉、太河、马麓、朱崖等社,可达郡城。”由此可知,当时此桥已成为镇城通往东部诸社和府治青州的交通要冲。后乐桥建于明代中期,清初重修。后乐桥为单孔尖拱石桥,构石为梁,长24米,宽6.7米,两侧石护栏高1.16米,桥面凿石为槽,筑于桥面之北侧,石槽宽0.35米,深0.15米。每当盛夏雨沛,桥上范泉清波顺石槽缓缓流入城内。桥下范河北去,桥上范泉西流,形成“桥上流水,桥下行人”的奇妙景观。
过桥,右为范公祠,直行则是城内保存完好的一段青州古道。
古时,人们用独轮车运送陶瓷、琉璃、煤炭等货物去青州府,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古道上深深的车辙凹痕至今依旧清晰可辨,沿着古道而上,每一步都仿佛踏着古人留下的足迹,令人倍感岁月沧桑。
范河西岸,与因园相对的是基督教堂。旧教堂原在南关,后改建为工厂。新教堂是1992年由区政府投资在现址兴建,为3层格特式 (尖塔式)建筑,二楼为礼拜堂。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现有在册教徒750余人,在任牧师冯明怀(有争议),南京神学院毕业。基督教传入博山已有百余年历史。19世纪末英国浸礼教会的海外大布道会派遣传教士来博山传教发展教徒。先是在南门里西夹道租赁平房开办教会,20世纪初成立基督教会博山支会,并在城区周围发展教徒。1924年在南关修建教学楼房11间,开办了附设初级小学。到建国初博山的基督教徒已逾200人。"文革"中教会停止活动,1981年恢复活动。
过河,就是因园。因园,为赵执信纪念馆。
赵执信,字伸符,晚号饴山老人,生于清康熙元年(公元 1662 年),卒于乾隆九年(公元 1744 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他是清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因园原由赵执信祖父赵双美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后坍塌。一九九四年,博山区人民政府投资700余万元,依据史料记载重建,并在此新建赵执信纪念馆。因园占地面积15640平方米,建有赵执信故居,深绿院,虚舵楼,览秋台,听泉榭,西笑亭等亭台廊榭10余处,另有摩崖石刻石雕影壁,假山池塘,叠瀑溪流等点缀。
因园正门处,迎面为摩崖石刻“秋谷高风”,高约丈余,其字为赵执信书稿集墨。向北过三曲桥,为一方长5米,高3米的石雕影壁上刻“饴山谈龙”四个大字。背面镌刻着赵执信的生平传略。
赵执信纪念馆位于因园北部,是其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平方米,房屋15间,是一处清代风格的四合院。大内两侧有1封石狮,原置于马行街故居门前,后移于此。正堂为“磺庵”,是赵执信晚年著书立说之处。室内正堂现悬有赵执信的画像,两旁楹联是“梦抛滨海三千里,身耐风霜七十秋”。床头悬挂着“无想道人”的自署条幅。室内陈列物还有山几、方桌、元魁椅、罗汉床、书橱、书桌等。院内东厢房为赵执信生平展室,西厢房为赵执信学术成就展室。
纪念馆后,经长廊北折与范公祠相连。
范公祠山门朝北,二进院落,依山势而建,是一组以范泉为中心的明代古建筑群。范泉为长方池,周围石护栏,东西栏板上均刻有篆书"范泉"二字。泉水三股,一股入因园穿"听泉榭"落涧:一股北入怡园"清音阁"落涧;一股经"后乐桥"出城北入范河。泉西悬山式一字石影壁一座,面池刻有"山高水长"四个大字,为明天启五年 (1625年)淄川人张中发酒后乘兴用泉中荭草蘸墨汁草就。泉北有范公亭,原筑于泉南,民国初年改建于泉北。南有敬一堂,现为古今陶琉展厅。内有范公塑像和大型范仲淹故事壁画。祠后旧有荆山寺,又有巨石如坪,名"一亩石",相传是范公曝书之处。
拾阶而上,就来到范公祠。
继续上行,出南门,又来到赵执信纪念馆的上方……这里花树婆娑,绿意盈盈,风光优美。
听泉树位于赵执信纪念馆园林部分之巅,是赵执信经常驻足的地方。他对此处迷人的景色曾作过详尽的描述:“池光回映曲槛平,涧水遥穿洞户行。竟日深林乡寒雨,四时空谷送秋声。主宾谈向铿訇息,鱼鸟心从寂历生。忆访仙人园亭馆,水精帘槛坐分明。”
居高临下望去,那边是车水马龙的城区了……
古窑、古道、后乐桥、范公祠、因园,一条历史的画廊,关联着多少故事,尤其是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