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聚乐村趣闻轶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聚乐村趣闻轶事

转载 成龙之龙2019/03/01 17:19:1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济世 1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本文选自《博山饮食》(内附博山菜谱)一书,有意收藏者,请点击上图购买。


聚乐村趣闻轶事

    王济世


博山有句老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聚乐村饭庄开业后,生意红火,名声远播。在凡当时来博山之大贾行商,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四方人士皆慕名而来,以此为荣,当然,捧场者多,但也有人久闯江湖者,或巧立名目,或找茬挑衅,意在考验大厨手艺和掌柜的阅历气质。

据说,有一次两位江南客商光临,特意点一道菜,曰:“烧南北”。跑堂伙计报于厨师,一时也摸不着头脑。请教经理栾玉琢,经过考虑好,随即答应照做,吩咐大厨上“口蘑炒竹笋”,原由是笋产江南,蘑来自关外东北,两者相烩,乃正合南北代表口味。顾客见此,交口称赞:“不错!不错!”还有一次,四位行商风尘仆仆来酒店吃酒点菜.酒后上水饺,顾客对伙计说:“拿点义和菜来!”伙计顺口答应:“好来!”可转念一想,这“义和菜”是啥东西?忙汇报大厨老师傅,大厨见多识广,告诉伙计"快上一小盘大蒜。”因大蒜成圆形,蒜瓣七,八颗紧抱围拢中间的蒜苔干,意喻义气团结,故称“义和菜”,这是经常跑外行商的吉利话,相当于一句江湖“行话”。于是,大蒜一上,顾客笑逐颜开。

在流传的故事中,还有一则土财主为解馋到聚乐村吃大鸡蛋的传说。说的是博山那年逢歉年闹饥荒,深山里一位土财主赶着小毛驴驮了两袋粮食,进城换了一大堆零钱。然后,去饭庄开洋荤,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还是吃个大鸡蛋过瘾。他走进聚乐村,开口便喊:“掌柜的,来两斤重的大鸡蛋。”柜台应答:“有,但需好些钱。”土财主洋洋得意地说:“小驴驮着呢,有的是。”栾玉琢经理和大厨们不愧是见过世面的老手.立即吩咐选一猪尿泡,将打开的鸡蛋盛上,再用冷水浸泡后,上蒸笼。不久,一个青黄分明,晶莹透亮的大蛋端上来,当着财主的面一称,不多不少正好两斤。顿时,让财主目瞪口呆,乖乖地把半袋子铜元掏了出来。事后,人们方知这做大蛋的技巧,早在京城饭庄有传闻。清代乾隆朝风流才子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就有关于“凤凰蛋”的记载,其制作方法大同小异。

聚乐村当年作为博山上流社会向往之地,不仅仅有谈笑风生的送往迎来,亦时有风云际会、藏龙卧虎的传奇演绎。“七七事变”举国震惊,全面抗战开始,各种人物于民族危亡之际,都将面临抉择。1937年10月的一天,在聚乐村一间幽静的雅座套房里,时任博山县政府联庄会训练大队长兼教练的原西北军冯玉祥将军老部下徐化鲁,正与来访的中共地下党员、公开身份是国民政府山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少校军官的崔介等热烈交谈。徐化鲁与崔介早在西北军做兵运工作时就接触过。当崔介谈到,从来统治阶级在民族斗争中是不彻底的,要抗战必须走共产党指引的路,依靠人民大众取得胜利。徐化鲁表示赞同,提出博山有党组织,就是联系不上。崔介告诉徐化鲁,不能强找,免生误会,有了爱国进步举动,党组织就会来找你。要充分利用你的合法身份,支持他们活动。徐化鲁一诺千金。这次谈话坚定了他跟党走、抗战到底的信念,不久他便与中共博山工委张敬焘、原东北抗日义勇军爱国将领郑兴等共同组织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的武装起义,并率部编入了八路军山东游击第四支队,转战鲁中,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1955年被授予上将,抗战期间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鲁中军区司令员的王建安将军,在鲁中山区转战多年。抗战胜利后,又多次随鲁中区机关进驻博城,对聚乐村的印象颇深。上世纪80年代,当一位博山籍党史工作者在北京采访他时,他还饶有兴趣地询问聚乐村情况并回忆说:“聚乐村的菜有味道,尤其是汤,开始一看清水淡气,不实在,但一尝味道,真是有滋有味,令人难忘。那饭店的装饰器具也很讲究,窑货全是用景德镇名瓷,象牙筷子是包银的。”话虽不多,却由表及里倒出了聚乐村经营理念的精髓。



 (作者:原博山区史志档案局局长、副研究馆员,区政协常务委员、文史委副主任。)


博山人一定要收藏:最全《博山菜谱》电子版


本文摘自《博山饮食》一书,有意收藏者,请点“阅读原文”购买。


免费为博山商家做广告

您有优惠,我有平台。

《孝妇河畔》公众号免费为博山商家做广告。您只需要准备好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广告文案,就可以联系我们了,只接本地商家哟~

微信:863932  电话:8603721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