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颜山孝水】博山村名的来历—小乔、大峪口、小峪口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颜山孝水】博山村名的来历—小乔、大峪口、小峪口

转载 成龙之龙2019/02/28 15:46:2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博山发布 作者:博山发布 19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博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两百多个行政村,建村时间早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独有经历,村庄名字的背后,多半有故事、传说,溯源村名及有关村的故事,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在此,《颜山孝水》特开辟博山民俗子栏目,系统介绍博山区村名的来历,以飨读者。

        小乔      

  小乔位于北域城以南两公里。旧时主产小麦、玉米。工副业有耐火材料厂、铸造厂、草绳厂等。

  《薛氏世谱》载:“始祖讳德祥,字云堂,捐员外郎,陶于八陡,故于宋仁宗六年。十二世应贞,子万善,居乔家庄。”据传,薛氏于元代已在此定居。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 《博山县志》 载村名为“乔家”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载村名为“小乔家庄”。

  据传,因庄西有一小桥,与大桥相对,故取名“小桥家庄”,后简称为“小桥”。


        大峪口   

  大峪口位于北域城西北2.5公里。旧时工副业有翻砂厂、建筑队等。

   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周氏谱碑》载:“吾祖本冀州枣强人也。粤自清季初年,有始祖兄弟二人,由彼同迁于淄邑大峪口。”又据《笼水赵氏世谱》载:“始祖平,明洪武初由枣强迁居蒙阴薄板台。十四世兴实,字丰迁,徙居大峪口。” 据此,以上两姓当分别于清初来此定居。

  清乾隆八年(1743年)、民国九年(1920年)《淄川县志》均有大峪口村名的记载。

  据该村村民刘升森讲:在1966年以前,村西有一名为《重修三皇庙》的碑碣,上载有“明天启年间,傅、郎两氏始居于斯”等字样。因村处博山通往西山的最大峪口,遂取名为“大峪口”。


        小峪口

  小峪口位于北域城以西2.5公里。旧时主产小麦、玉米。工副业有石料厂。

      清光绪八年(1882年)《观音老母庙碑记》载:“博邑西北隅之石匣庄,李翁秀远,回家务农之老叟也。李翁于光绪八年(1882年)迁居道沟峪口,甘穴居而野处开田。”《李氏世谱》所载略同。据此,清光绪年间在此建村。

  据该村老人张洪起讲:因村处道沟峪口,故名“道沟峪口庄”。后村民以村名不雅,为与大峪口庄区别,于1940年改村名为“小峪口”。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