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去一个地方,想念一个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人,一个地方会跟自己联系起来,也是因为那里有和自己有缘的人,就像我一直想去五福峪一样,去年的时候骑车经过,看到路边的一个大石头上刻着五福峪三个字,才知道原来早就听说的五福峪是在这里的,那时就想这样的地方应该算是古村落了吧,人也应该不多了吧,有时间一定来玩玩看看。今年我老姑去世了,老姑的命运算是比较坎坷的,她最早是嫁入了五福峪的大户人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听说老姑家的房子是那时很少见或者说是唯一的的四合院,而且后来听我们在一起上班的五福峪的同事说老姑家的房子是有人来用指南针指导盖的,正南正北,那时能有这样的实力应该就是很厉害了,听说老姑父是很英俊潇洒的,但是身体不好,给老姑撇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姑娘后就撒手人寰,后来老姑又嫁了出去,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这次去五福峪听乡亲说,那时老姑想回来看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让见,怕老姑把孩子带走了,老姑给买的东西也不让孩子要。当然一直到老姑去世,都是老姑的儿子照顾的,而且爷爷奶奶也都是老姑的儿子养老送终的,但是老姑今年才70多岁就已经生病好几年了,老姑给我的印象是浓眉大眼,精神干练的,用现在的话来评价老姑的话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真是这样的,老姑不光长得俊俏,一桌子四四席那也是能给做出来的,早些年听说谁家有事开席的话老姑那是能去一展身手的。一直也听别人说老姑是很有心力的一位女人,这次去五福峪,老姑的邻居也是这么评价老姑的。操心费力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姑老年身体不好,没能好好安享晚年真是遗憾。
我和艺璇去的,正好这天是集,可是没想到这集也太小了,一眼望到头,几个人都能数的过来,原来我一直以为五福峪是一个村落,原来这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包括了好几个小村庄。
五福峪村是个统一的行政村名,就其自然村而言,号称五福峪十三村,分别是:小杨家庄、翟家庄、王家北坡、前槐、马家沟、东崖头、西崖头、郑家庄、小东崖、小李家庄、上岭东、下岭东、横立岭。这在全区行政村中,自然村数是最多的。村落东 (岭东)、西 (小杨庄)相距5华里多,在全区行政村址中是最长的。
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是老革命根据地。据《博山区志)载,至抗美援朝结束时五福峪村共有29名儿郎血洒战场,以行政村对比,革命烈士仅次于南博山镇下庄村,位居第二。为报复抗日革命家属,1940年日本鬼子曾进村放火烧村,残忍杀害村民数人,全村十三个自然村就有九个被点了火,浓焰滚滚,悲惨至极,让人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我买了几个茭瓜,这是印象中小时候自己地里种出来的那种,越是这种老的东西我越是喜欢!
在集上问了一位大爷知道我老姑家不,和他说了老姑的一些情况,大爷说他知道,他们原来就是一个村的,现在他随着儿子搬出来了,说原来还去给我的一个大爷爷家盖过房子呢,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很小!
村里基本都是水泥路面了,虽然是古朴的小山村,但很通畅,一路向上,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了!
这位大叔领我们去看老姑的老家,他给我们问邻居要了钥匙开门进去,真是标准的四合院,尽管现在荒芜人烟,但依然能看得出当年有多么气派。
这是老姑家的大门楼,历经沧桑岁月依然还这么结实,大叔说当年这样的大门楼是绝无仅有的,没有谁家能盖得起这样的大门!
大门楼里面柴火下面盖着的木车。大叔给我介绍说这木车可是有些年岁了,说当年我爷爷给供销社推货就是用的他们家这辆车,我爷爷推货我是知道的,推了很多年,原来没有汽车送货,就是人力去推回来,我记得我妈说她总是去给爷爷拉车呢,大叔说那时这样的车也是奢侈品啊,直到爷爷不推货了才给送回来的,一辆车竟然还有这么丰富的故事,因为爷爷曾经用过,我对这辆车倍感亲切!
大叔领我们看完老姑家的房子就回家了,我就带着艺璇在村里四处走走看看。
其实村子里很多地方都是断壁残垣了,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出去住了,孩子上一年级都要去村外好几里的地方,多亏这几年有校车了,像这样喜庆的房子真是给村里增色不少。
空旷的街道上偶尔有人走过,快到中午了,太阳留下房屋行人的影子,如果这时能有几声犬吠鸡鸣就更加完美了!
大部分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只留下紧锁的大门向路人诉说这里曾经繁华的故事!
看这标语就知道这门该有些年岁了吧!
碾和磨在村子里还随处可见,听老姑的邻居说他们家现在还用磨推煎饼呢,说电磨离得远,自己就在家里用磨推,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啊!
忠实的看家狗听到有动静透过门缝冲着我们狂吠不已,相比下面的这只小狗就可爱多了。
路上碰到挑水的大哥,他说今天没放水,所以只能挑水了,不得不说山里的人就是实在,他和蔼地对我们说来家玩吧,我们说不去了吧,现在城里人谁敢邀请陌生人到家里玩呢?他们家还是二层小楼呢!
老姑家的邻居家来了闺女女婿,大娘在忙着烧火做饭,是不是很有生活气息?这家的大爷大娘都80岁了,可是看着精神头真是不错,说话和脚步都很利索,大娘一个劲让我和艺璇在他们家吃口饭再走,说也有汤,渴了就在歇歇喝口汤,真是没把我们当外人哈。这里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这位大娘86岁了,拄着拐杖走得很快,她回家拿了鸡蛋说要去看望一个病人,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用花钱吗,她说平时也是吃别人一些东西,她自己在这个院子里住,说院里也没铺水泥,都长满草了,我说这样才接地气呢。80多岁了还能自理身体就是很不错了!
这位大娘和人更加亲切,就像我们是来串门的老亲戚早就认识似的,一直要我们去她屋里坐坐呢,她也80岁了,也是自己一个人过,老伴去世了,说儿子在附近住,她们家地势高,自来水上不来,儿子就隔三差五给挑水,她自己做点饭吃,这里的老人自理能力都很强。她的大门楼还放着老推车和大箩筐,好像又回到小时候的印象。
从这朝街的窗口下面走过,能听到屋内人的说话声音,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住的房子,现在我成了那街上的行人!
老房子里双喜临门,真喜庆!
这里没有被工业污染,人们还基本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简单快乐,人生什么是得到与失去呢?得到了更多的金钱也未必能有更多的快乐。过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幸福就足够了!
就像这花,永远向着太阳开放怎么能不灿烂呢!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