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每年这个时候,锁不住的记忆像山间的小溪在脑海里流淌,记得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也没有家庭电话和微信,也没有丰腴的年货,但却有浓浓的节日气氛和合家团聚的祥和。与此同时,元宵节也特别重要,因为一过了正月十五,年的气氛也就戛然而止了,我们吃的基本也都是粗粮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回忆过去总是很甜蜜,记得30多年前,那时候我在某市级企业办公室工作,已进入腊月单位就要成立元宵灯会领导小组,每个车间都要抽调一些能工巧匠,制作花灯。还要成立设计组,制作组,绘画组等等,而且元宵节过后,还要对展出的花灯进行评奖,对于一二三等奖的制作人员还要进行予以奖励,所以说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对制作花灯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工细琢,力争达到更完美,和观赏价值。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一般元宵节除了单位制作花灯,彩车以外,从正月十三开始,还要组织元宵节扮演队伍到一些大单位,乡镇进行文艺相互交流表演,每到一个单位,所到单位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表演完了赶上吃午饭,单位还要请文艺表演队伍吃一顿简单免费午餐,另外好要送上两条大前门香烟,赏上二三百元钱人民币作为奖赏,这也许是那个年代各个单位加强交流的最好方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儿时的时光历历在目,回想起来和昨天一样,那时候单位的彩车还要参加区里的统一行动,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我有幸登上了单位制作的彩车,那个高兴不亚于现在彩票中了大奖,在彩车上不仅可以欣赏到好听的歌曲,还可以看到人山人海的壮丽景观,那个自豪感,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美滋滋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正月十三开始,各村“扮玩”的便出动了,有龙灯、狮子、高跷、旱船、芯子等等,形式多样,他们从早到晚走村串乡,每到晚上焰花腾空,锣鼓喧天,灯笼火把,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闹元宵一般要闹到旧历正月十六才正式停息下来,想想那时真是余兴未尽,回味无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都要从正月十三过到正月十六,其中数十五这天最为热闹。这三天里,各镇乡教育文卫、各大企业,金融系统等几十家单位的彩车都要在是工人文化宫集合,然后就会走上街头,沿着新建五路,沿河路,人民路,西冶街巡回展演。这一天不仅城里人郊区农民,甚至边缘山区包括莱芜,沂源,青州的城乡居民也蜂拥而来观看博山的扮演,彩车上自带着发电机,装饰着吉祥物,点缀着小彩灯,一到晚上流光溢彩,嫣然是街上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扮演队伍比较记忆深刻的是博山李家窑的旱船,长长的汉船队伍,像漂流缓缓而过、三元村的舞龙灯,更是吸引人们的眼球,一会儿腾云驾雾,一会盘蟠龙直立,百鸟朝凤灯,也是花样繁多,南神头的舞狮、大都是青壮年,他们配合默契,真是活龙活现,马叉,十字路的车子灯,庵上村的武术队以七节鞭和耍棍开路的八仙庆寿仙鹤高跷等等,扮演队伍长达几公里,正月十五这一天在沿河路上要站上两个多小时,看完了扮演余兴未消还要步行到博山公园去看半个多小时礼花,看完了礼花已是后半夜了,回到家里吃上一碗元宵这才是过完年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相信很多朋友也跟小编有相同的感觉,现在的元宵节的节日气氛真的是越来越淡了,只有商场的促销活动提醒着你,过元宵节了。我们再也找寻不到小时候过元宵节那份单纯的快乐与满足了。现在想起元宵节,剩下的只有属于小时候的温暖的回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感谢作者王雨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