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传统村落记忆】北崖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传统村落记忆】北崖村

原创 成龙之龙2017/12/18 11:04: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方志博山 作者:西冶街网 1316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北崖村距池上镇政府驻地东12.5公里。东与苇园村、东白石村接壤;西与池埠村为邻;南与鲁山林场南平山为界;北与桃花岭村毗邻。总面积为4.5平方千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北崖全景

 1934年,《陈氏祖茔碑》载:博山北崖陈氏,于明洪武年间始自枣强迁青州府陈林庄,后自陈林庄迁北崖。清光绪年间刘氏由广饶县刘家道口迁北崖,全村有陈、刘、李、夏、张、杜、孙、包、焦、赵等姓,以陈、刘两姓人口最多。均为汉族。

 又据《关帝庙碑》记载:在“清康熙年间,东崮山有一李公者,为庄于此,始独建焉。”该村因靠淄河上游之北侧,河北岸有一巨大石崖,从河底至崖顶高达20米。故以此命名为“北崖”。《博山县志》载村名“北崖”。清乾隆十八年(1753)属正东路;1917年属第五区遵化乡;1944年至1948年属于池冯区;1958年属池上公社;1963年5月至1983年属李家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李家乡;1995年李家、池上两乡合并为池上镇,属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双龙泉

 村南、村中、村东,有几处古补建筑遗存,多为全石或土坯建筑。

 齐长城在池上镇北崖地域内的遗存,分别在皇鲁顶、太平山境内,长约1200米。齐长城北崖段上接鹿角山、雁门寨,下接皇鲁顶、太平山顶,连接沂源县临朐县境内。

 太平山庙位于北崖村北太平山顶,距村委2.5公里。该庙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关帝庙位于村中。传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公过江单刀赴会的日子,也有说是“关老爷磨刀杀许三”,这天下雨,谓之“磨刀雨”。从而又把关公看作雨神。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地方庙会。

 土地庙坐落在村西河南,距村约200米,据传已有300余年。庙坐南朝北小巧玲珑,建筑面积约1平方米,以雕刻整块石料盖之。

 双龙泉(东西涝洼泉)位于北崖村东500米处。相传,清顺治年间六月的一天,北崖村东西涝洼中间山地上有两只白羊在食草。正午时分,天色突变,雷声大作,大雨如注,两只白羊化为两条白龙升入云天。雨过天晴后,便有两股清泉分别从东西涝洼地边喷涌而出,故取名为东西涝洼云龙泉,也称“双龙泉”。现双龙泉以每天以一千多吨的流量喷吐,且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锶、锌、硒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是难得的优质天然矿泉水,有滋补元气、活血化瘀之奇效。双龙泉庙原有建于清朝的双龙庙,日军侵华时期被毁。

 北沟古桥位于池上镇北崖村北峪沟上,南北向,青石结构,单孔拱呈半圆形桥。桥身为干石砌,全长为6米,宽为2米,桥面距水面高度5.5米,结构简易坚固。为民国初期较为典型建筑特点的桥梁。

 村中有一株板栗古树,树围3.2米,树冠高大,高约12米,年产板栗200余斤,为池上镇最古老板栗树之一。

 村南有一条峪,长流水,该峪叫“西白石”。有一条长流河。河上游有一二层瀑布挂在一块巨石上,这块巨石长为26米,高为12米,分为6米2层,逢水季节,瀑布直泻而下,注入碧龙潭。瀑布顶端坐立一块巨石,高3米,远远望去似像一座大佛,人称“佛来石”。这里飞布流湍,岩石光滑,河水清澈,河边绿水掩映,石怪谷深。清水石上流,水鸣谷更幽。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丰收桥

 丰收桥是博山区较大的单孔石拱桥。位于淄河上游,横跨河上。由博山城建局工程师王世忠测量设计,吸取中国古老建桥技艺精心设计,并负责组织技术施工,北崖村承担修建。为了确保大桥质量,从全村推选出60名壮工,挑选出6名能工巧匠,在王世忠指导下进行施工。1963年5月动工,1964年10月竣工,总投资5万余元,用水泥20吨,石灰30吨,石料850立方米,用工21600个。桥长35米,宽3.5米,高10米,全桥独孔,跨径7.8米。

撰文:焦方刚 陈家亮 

摄影:杨霞光 

审稿:王智新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