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黑山,因山顶覆盖黝黑色岩石而得名。《博山县志》载:“黑山,县东南十六里,石色黑,……又多煤炭,故名。”因山阴平缓、坡度小,阳光照射几乎看不到山影,亦名无影山。因山腰有一层黄色岩石绕系,又名“金带山”,又因蕴有铁矿又称铁山。它坐落在八陡镇的中心地带,八陡镇所属17个行政村星罗棋布在山之周围。山势呈东西走向,西接六摞山(西黑山),东瞻围屏山、岳阳山,南眺五阳、雕狐峪顶、鞍子顶诸山,北与小福山、干锢漏顶(三泉山)相望。山体岩石以石英砂岩和页岩为主构成,地下蕴有丰富的煤、黏土、铝土、矽砂等矿产资源。地表植被茂密,林木覆盖率95%以上。山麓泉眼众多,主要有接龙泉、柳树井、三龙泉、甜水沟泉、红渣窝泉、雁鸣泉等,大都常年不干切水质优良,是理想的饮用水源。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铁山寨庙群)
黑山是颇有名气旅游胜地,自然和人文景观较多,有著名的黑山八大景等景点。游览黑山有三条登山路线,一是山主峰南侧有攀山石阶——“十八盘”, 沿石阶攀登,经南天门即可登顶。二是由山西南麓登揽胜楼,沿新齐长城而上可达主峰西侧之石林。三是山北坡、东坡有盘山公路可达山顶。
十八盘位于黑山主峰南侧,是20世纪末杏花崖村投资在原来陡峭山路的基础上建起的登山石阶。“十八盘”起于山下杏花崖村北的石拱桥——玉带桥(又称步云桥),终点为南天门,垂直落差200余米,有9个弯、24个平台、742级石阶。石阶两侧,松杉流翠、浓荫蔽日,它虽无泰山石阶的宏大险峻,但也非常陡峭。 终点南天门(仙风阁)就建在黑山主峰东侧,是铁山寨的门户,为二层楼阁,飞檐斗拱,依泰山南天门形制所建而略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齐长城亮兵台建于春秋时期,经峨眉山、荆山、黑西山蜿蜒至此,再向东伸向围屏、岳阳诸山。在南天门西,铁山寨以北有齐长城亮兵台遗址。据《博山区志》载:“此遗址宽8米,最高处3.5米,最低处1.5米,全长800米,碎石砌成,分东西两段,东段长500米,西段长300米,两段中间低凹处为点将台,这段遗址现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传说春秋时,为共御强楚,齐鲁两国决定罢兵联盟,两国国君在黑山顶会盟,举行盛大亮兵仪式,以示和好。现此地东南立有重点文物保护标志。
分雁石 《博山县志》载:“黑山庙东南角有暮雨石俗名分雁石。”《颜神镇志》有明嘉靖镇通判山右和清诗“咏颜神八景”,首句为“黑山暮雨雁飞斜”,指的就是分雁石(暮雨石)。该石卧于黑山主峰铁山寨北 150米处,石色深褐,呈不规则形,东西长5.5米,宽和高各5米。据说阴天日暮立于石旁有飒飒凉气,闻石下有落雨滴水之声;大雁飞过上空时队形即散落,故称为分雁石,或暮雨石。此石声名远播,列博山新八景之首。当然分雁和暮雨的传说有待科学考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分雁石)
铁山寨位于黑山主峰,是清末防捻的石城,方圆百亩,因山石黑色故名铁山寨。铁山寨位置险要,是博山的门户,有军队驻守。1999年,杏花崖村民众修建山顶庙宇时,曾挖出清同治年间的大炮,炮身铸有“同治元年制、常胜大将军”十个阳文字。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寨内都驻有重兵,并修起炮楼。1948年炮楼被解放军用远程炮炸毁,仅剩一残骸,形如高大的十字架,矗立山顶20余年后坍塌。现铁山寨已被庙宇群落覆盖,仅在庙群北侧有部分城垣,是20世纪80年代在原城墙根基上依原貌所建。山顶最初只有一座黑山爷爷庙,经历代扩建,规模渐大。现钟鼓楼南侧有一残存古碑,为清乾隆八年(1743)重修天后圣母庙时所立。可见,清代以前,寨内庙宇已不少。现南天门以上,共有大雄宝殿、玉皇宫、文昌阁、钟鼓楼、黑山爷爷殿等殿堂楼阁50余间,上下左右四进院落。庙内有众多塑像,释、道、儒、土各路神仙俱全。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都要在此举行黑山庙会,连续三天,十分隆重,习俗延续至今。
鹰嘴石在黑山西南麓,石林西南300米处,有一巨大怪石屹立于丛林乱石中,高10米,首尾长近10米,形状酷若苍蝇,鹰头朝南,似仰首长吟,人称鹰嘴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鹰嘴石)
新齐长城揽胜楼景区 在黑山西部、虎头崖村北有20世纪末修建的黑山新齐长城。城墙呈南北向,自山脚起,依山势蜿蜒300米至山顶,最低端建有形如山海关的揽胜楼,北端山顶处建有戍安殿。揽胜楼东侧还建有一座七级四门金龙宝塔。现这里已成为黑山新的景点。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黑山新齐长城揽胜楼)
孝乡黑山孝文化在黑山地区源远流长,这里古有两大孝道典范,一是传说中的孝妇颜文姜,因孝被奉为神,传说祖籍为黑山脚下的圩头顶村(现阁子前村),村内建有顺德馨祀(奶奶棚)。二是明代著名孝子王让,就出生在岳阳河支流五龙溪畔的北河口村南,因至孝被荐为儒学教谕,后官至吏部右侍郎,其故居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故事及真实生活中的先贤之孝行懿德,世世代代传承熏陶,形成了黑山地区敦厚淳朴,崇仁尚孝的文明之风,这里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孝乡。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