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童年的记忆——我的一位启蒙老师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童年的记忆——我的一位启蒙老师

转载 闰土2017/09/10 11:40:5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闰土 作者:闰土 1465 阅读 0 评论 5 点赞
童年的记忆——我的一位启蒙老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怀旧的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暮然想起儿时的一些事情,星星点点的如离如现,经过抽丝剥茧般的仔细搜索和追忆,得到的虽然不是那么的清晰全面,回想起来心里也会产生一些欣喜和怀念。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突然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启蒙老师,虽然他教我读书的时间不多,但他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大概在一九七四年的秋天,我刚满七周岁,父母给我报了名,我就成了村里小学校一年级的新学生。那个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母亲向刚结婚的新人要了一对小手绢,用针线缝在一起,缝上两根布条,做成了一个书包,父亲给我借了一块石板,几分钱买了几根电焊条一样的石笔,成了我上学的全部家当。教室里也是十分简陋,几块两米长半米宽的水泥板用石块支起来做课桌,小板凳子是自己拿去的。
开学不久,每人发了两本书,一本数学和一本语文,每本大概是一毛钱。数学书的前半部分是日常学习用的,后半部分是综合练习题。记得上半学期的一个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语文背诵几篇课文,数学就是做书后面的练习题。那时候年龄小,不知道爱惜书,两本书与一块石板装在一个又软又小的书包里,慢慢的褶皱的不行了,最后两本书连绻带撕的,数学书后面的练习题部分不知不觉的没有了。
在天真烂漫中无拘无束的度过了假期,开学了才知道老师要检查作业。战战兢兢的等到上课,进来的老师竟是我的姑父。原来教我们的老师有事,姑父临时替他代几天课。姑父姓赵,名东贵,曾是一名海军,复员后在村里小学校当老师,快四十岁的人了,行动举止依旧保持着一副军人模样,很多学生都惧怕他。从第一排开始检查,当他检查到我那儿时,问我:“小军,你的数学练习题做了吗?拿出来我看看。” 我从书包里慢慢的拿出那本前无书皮后无练习题的书,哆嗦着递给他,他接过去看了看,哈哈大笑:“还有你这么看书的呢,这不是看书这是吃书呢!你把书的练习题部分都当煎饼汤吃了?你看看别的同学保护的书多好,你看看你的。要想做一个好学生,首先要爱护书,学生没有了书,就像战士没有了枪,没有枪到了战场上怎么打仗呢?马上又要发新书了,等发了新书,让你爸爸用报纸做个书皮把书包起来,就不会撕成这样了,以后要好好爱护书啊!”我羞愧地点点头。
以后,姑父偶尔给我们上一两节课,慢慢的,同学们没了惧怕心理,都喜欢听他讲课,因为在他讲课的同时,会一起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大家记得更牢靠。在一次语文课上,他讲到学习拼音的重要性时,讲了一个小故事,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说:“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语言语音不统一,南腔北调的,不一个地方的人很难听得懂,就必须有统一的语言。要有统一的语言,就必须要学习好拼音,只有学好拼音才能读字准确。有这么个故事,说在一个部队上,来了一个新兵,给一个首长当勤务员。两个人不是一个地方的人,说话发音不一样,结果出了笑话。一次,首长洗完了头,对新来的勤务员说,‘小鬼,麻烦你把我的洗头水豁了’。首长家乡那儿泼读豁,意思是把水泼了,可勤务员家乡那里喝读豁,喝水叫豁水。勤务员一听,首长让他把水豁了,看看那一盆漂着肥皂泡的洗头水,为难了,不豁吧,怕首长不高兴,豁吧,这么脏的一大盆,我怎么豁的了呢?首长见他不动,一面用毛巾擦头一面说:‘怎么,这么点小事让你干还干不了嘛?’勤务员说:‘首长,我,我豁不了这么多’。首长擦完了头,生气的端起脸盆把水泼到了院子里。勤务员一看,嗨!原来是把水泼掉啊!你们看看,一个字发音不同,就闹出了笑话。所以大家一定要学好拼音学好普通话,以免长大以后到了其它地方闹笑话。”
在数学课上,学的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很多同学都把它们混肴了,不管加减乘除一起从头算到尾,几个老师教了几遍,还是改不过来。一天姑父给我们讲课,讲到四则运算,他有一段解说,虽然不是很精确,但让我们大家从中领会到了它的要领。他说:“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就是说,无论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有定律的,你不按照定律去算,这道题就做错了。比如我们去上厕所,先拉屎呢还是先尿尿呢?必须有个先后吧,哪能拉屎尿尿一起呢?”他这么一讲,同学们哈哈一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时有些人说我的姑父上课竟给学生讲故事,在我看来,不是那么回事,他在讲课中夹杂着故事,在故事中强调着学习,他这种教学方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更容易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一些关键问题不会混肴视听,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我的姑父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就是因为他这种的特殊教学方式,当年教我读书时的一些点点滴滴还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我想,儿童时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爱玩好动不认真听课,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我姑父的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是不是值得现在的老师们去借鉴去学习呢?
愿姑父在天堂一切安好,愿在天堂的老师们节日愉快。
2017-9-10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