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任尚书的故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任尚书的故事

转载 成龙之龙2016/12/30 14:46:1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西冶街网 1663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任濬官至刑部尚书,所以人们叫他任尚书。任尚书的故事在博山流传很多。

(一)

小时候家里很贫寒,但他读书却很用功。每天放学后,回家吃过饭立即返回学校读书,塾师见他勤奋好学。产生了爱怜之心,有一天问任说:“你吃饭这么快,你家吃的什么饭呀?”任浚说:“一日三张饼。”熟师一听认为他家生活条件好,又问道:“你家一年打多少粮食呀?”任浚说:“十二鼻。”鼻是什么计量单位,塾师不懂,又不好向学生请教,就不问了。
原来任家这年打的粮食,用四个鼻子的瓦罐盛着,每顿饭都是喝稀粥,粥凉了,表面凝固成饼。三张饼就是三碗粥,十二鼻是三罐子粮食。
(二)

二十多岁中了秀才,家里还是很穷,由亲戚邻人帮助买了头毛驴,给人家驮运货物来养家糊口。有一次,他赶着毛驴路过一个村子,在一个私塾旁边歇息,听到学生念文章,所念文章都是自已考秀才的墨卷,便走进书房和人家攀谈,这才知道读书的也有个秀才,正准备参加举人考试。任尚书便告诉那个读书人说: "你现在读得这篇墨卷的作者,目下连个举人也考不上,你读他的文章怕是不行吧?"那秀才听了摇摇头说;"这个任秀才的文章比我们蒙阴县举人的文章还好,任秀才没有中举是主考大人不识字,你先生贵姓呀?"任说;"这文章就是我写的。"于是两秀才成了文友。
后来任乡试、会试、殿试连连高中。他于崇祯五年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已的屋门上:
乡试易  会试易  殿试更易
院考难  府考难  县考最难
(三)

崇祯十四年,朝廷发檄山东,在正粮之外“加派米豆,移运天津”。蒙阴县只有八百七十二户穷民,竞然加派三千二百石之米豆,平均一户人家负担近四石米豆。老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听说任回家探亲,便向他求情告缓。任立即上书给皇帝说:"以三千二百石之米豆,而加于八百七十二户之穷民,如是则无民,无民则无邑(县),无邑又焉得有米豆乎?"皇帝看了奏折,也觉得百姓负担太重,就下诏竭免蒙阴县 “加派米豆”之事。

(四)

清朝初年,任尚书在北京常听到从家乡来的人说,夏庄周围几十里地以内,年年走失姿容秀丽的青年妇女。走失后无处找寻。有的人因疼女儿疯了,有的女方娘家跟男方要人而成官司,累年无法结案.任尚书听了很是纳闷.
清顺治八年,任尚书接到家信说太夫人病重,想看看自己在北京做官的儿子,要他回家一趟。于是任尚书动身乞假归省探亲,皇帝准奏。
任尚书回家后,一天吃罢早饭,母子闲叙.太夫人说: "我有一心愿,许在井峪寺还愿,你明日亲自去井峪寺,跟主持和尚元空商议一下,何日还愿好。这不同别事,需你亲自去方显我一片心诚。"任说:"孩儿今天无事就去。"说毕,便传话给家人备马听差。
井峪寺初建于五代,历经宋、元、明三朝,清初已是大寺,与瓦棺寺、土门寺、河上寺齐名。虽在大山之中,距夏庄却不很远。话说尚书这日出门,带看家人前呼后拥,不多时来到了寺前。早有跟班人进寺驱赶闲人,主持和尚立即率队出迎,打恭作揖,接入元空和尚居室落座献茶.
那元空和尚原不知今日任尚书前来,心里不免狐疑。茶过一盏后,元空站起来说:“难得尚书老爷驾临敝寺,小和尚我有事去去就回,请老爷稳坐勿动。”尚书说:“请师父自便。”和尚去后,任尚书打量这间禅房,只有一床一桌一罗圈椅,地下铺着方砖,陈设简单。寻思道这 “稳坐勿动”什么意思?想着想着,上身后仰,两腿向桌下一伸,本想在罗圈椅上躺一躺,忽听脚下 "吱"地一声响,吓得尚书连忙起身往脚下看,愿来脚下方砖竟是会动,被脚一蹬,钻迸墙内去了,桌下露出一个洞口来。尚书一看,洞穴内有灯光;人影晃动,脂香粉气溢出穴外。此时早有一年轻妇女来至洞口侍侯。她见来人不是和尚,连忙低声说:"和尚凶狠,赶快逃命。这女人说罢,连忙把洞口关严。

元空和尚回来,先看了桌下的地面一眼,这时任尚书说:"家母昔年有一心愿,想在贵寺还愿,请大师傅定个日期,过三天我派人来听信。"说毕起身就走,和尚要留尚书用饭,尚书说,"离家多年,有许多事情待办,大师傅盛情改日来领。"
单说尚书回家,立即进入书房,提笔急挥,修书一封,吩咐亲随快马连夜将书信送交青州知府,不得延误,又吩咐家人早吃晚饭,夜里加班打更,小心巡逻。众人被蒙在鼓里,谁也不知尚书老爷这样做是为什么?
话分两头,且说尚书回家后的第二夜天刚亮,井峪寺的小和尚早起打水,开山门一看,寺外全是青州绿营兵,个个弓上弦刀出鞘,小和尚吓得回头就跑,进寺向老和尚报告,但绿营兵行动十分迅速,顷刻一拥入寺,见和尚便捉,一霎时捆绑一空。带兵的便是青州知府和守备、营官。守备下令扎营,入寺搜查赃私,审问罪犯。小和尚先招了供,找到了地穴口,放出了和尚抢霸来的民女,挨个查清居住乡里,被抢骗因由,由众民女作证,除幼小和尚开释还家令其还俗外,其余和尚上了枷锁,交营官看押。那青州知府守备怕尚书怪罪,丢了乌纱帽,又到夏庄尚书府第晋见,参拜上官,承认自已无能,管理地方不力,并请示如何处理这些恶和尚·
任尚书的母亲杨太夫人笃信佛老,虽在病中,听家人话进来,"老爷发兵抄了井峪寺,青州府的知府和守备正在大厅同老爷商议如何处理和尚。"杨老夫人听后,急得隔着好几个院子叫着尚书的乳名。众家人见老夫人着急的样子,连忙跑到前厅传呼:"太夫人请老爷内宅说话。"任尚书立即起身,进入后堂向母亲说:"母亲叫儿子有何吩咐?"老太太气急之下,连话都说不成了,只听她咬牙切齿地说:"你给我罢、罢!(与耙谐音)"一贯孝顺的任尚书点了点头:"母亲还有什么吩咐?"老太太一瞪眼说;"还要怎么样!"
任尚书回到前厅,将老夫之意对知府和守备说了。知府命令地方带领兵丁,到夏庄东边的山里挖了一条土壕,又命人准备耕牛和铁耙,亲自与守备大人去监斩。绿营兵丁将一千和尚人犯埋入壕中,只露着头顶,用牛拉着耕耙,一一个个把头耙去了。
临行时,元空和尚还以为受害的苦主去告了状,他放声大喊;"青州知府不公,瓦棺寺、土门寺也有这事,你怎么不问不管?"知府道:“本府自有明断,你等放心受刑就是了。”这样同时把瓦棺寺、土门寺的淫僧都处置了。
现在夏庄村山里尚有和尚堰,任尚书为民除害的故事也一直流传着。
搜集整理人:马传峥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