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石沟河古名石臼河,发源于石门乡西南恶石坞一带。自原山北麓大峪岭,流向东北,经平堵沟、赵庄北侧,注入孝妇河。这条河,每逢汛期, 山洪横溢,恶浪翻滚, 形似一条蠕动的巨蟒。关于这条河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么一种传说——
尧舜时期,东海边上住着一条很关怀精灵饥寒,扶正压邪的善良巨蟒。这一巨蟒已有上千年的岁数了,行动走路已有些不太方便了,不象当年血气方刚时爱打抱不平,动不动管闲事了;可这一次东海龙王的太子小白龙乱伤无辜,为非作歹,却又惹火了大蟒。小白龙傲气十足,便与大蟒相斗,结果大蟒年迈体弱身负重伤,落荒逃到今石门西南方恶石坞一带。
大蟒栖息此地以来,足足有十来月没下一滴雨了。泥土干涸,草木枯黄,四方群兽,怨声载道。大蟒一怒之下,上书玉皇大帝,要求东海龙王尽其天职行雨。玉皇大帝接到上书,令东海龙王到人间耕云布雨。但海龙王迟迟不动,专心在龙宫修书上奏,奏书上言道: “自古神仙管束精灵,龙岂能为蟒所役?!”玉帝经派天神下凡到大蟒所驻地查对核实。确实认为需降透雨。玉帝重下二道令命东海龙到人间布雨。但是龙王一拖再拖,仍不行动。日子长了,玉帝也不再过问此事了。
由于大蟒伤势越来越恶化,也无能为力上天重书玉皇大帝,只好每夜拖着沉重的体躯,爬到东海边饮水。天长日久,大蟒沿路划出了一道深深的沟壑。由于缺食缺水,大蟒的归期到了弥留之际,加之行路困难,全身的蟒鳞大部都脱落在途中了。
到了六、七月间,在石门的深山里,旱地冒火,枯树歪倒,弱小的动物已奄奄一息。大蟒也预感到自己维持不久了,勉强昂起首来,对众兽们说: “是我无能,连累了大伙,又难救众生,让大家常年累月忍饥受渴。我死后,你们就用我的肉充饥,用我的鲜血解渴吧。”说完,大蟒就朝群山拜了三拜,剖腹自尽了。大蟒的血涌满了恶石坞,又从山谷漫溢出来,沿着大蟒饮水时拖划出的沟壑,不息地流着、流着…….众兽们怎肯忍心食他的肉,饮他的血呢,都齐刷刷跪倒在地嚎啕哭叫……。
玉皇大帝得悉大蟒剖腹自尽了,怕沾污了“天庭怜爱下界生灵”的美名,火速令东海龙王降暴雨冲刷这道血谷……。
这次降雨,海龙王的行动是迅速又暴烈,呼呼哗哗地泼发了一天一夜,把石门深山灌了个沟满壕平……。
从那时期,每年六、七月间,是玉皇大帝冲刷生息血迹的日子。所以,这条干河每到这个季节,才水流横溢,惊涛裂岸。不过,无论山洪怎样冲洗,那蟒鳞变成的鹅卵石,却永远不竭的沉积于河底,述说着过往的一切。这一切,在波涛中闪烁着银光。
搜集整理者;孙迎谟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