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位中国餐饮界大师遍尝全国各地美食,一天来到淄博,吃了几家知名饭店,挺高兴,但为了显示自己是国家高手,对陪同的当地人说,都说嫩博山人做的菜好吃,但也不过如此,没见到真正的高手。
陪同的博山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和几位高手说,要不咱吃食堂吧,咱去张店,有个大厂子厨师是俺哥们,也是博山菜,嫩就将就一下吧。其实心里想,俺身上的钱也花差不多,再请也请不起了。那时候可没有私家车,得坐火车,几个人哈的醉醺醺,没赶上四点的车,坐上了五点五十的车。小绿皮火车一路哄哄隆隆,到张店七点了。
那位陪高手吃饭的(简称老王)伙计叫康师傅,康师傅正和几个值夜班的工人拿着红宝书学习呢,那位陪高手吃饭的(简称老王)的伙计叫康师傅,康师傅正和几个值夜班的工人拿着红宝书学习呢。
老王把康师傅叫出来,说:”哎吆老康俺换,你看,这几个都是我来北京学厨师的时候认识的老师,美食家,你赶紧帮我做点饭菜,招待招待!”
康师傅说:“幺,都是革命大家庭的成员,每人每顿三分钱,随便吃,可今天的菜都吃完连(了),厨房就剩俺娘托人稍那二斤半煎饼连(了),这阔咋制?”
老王说:“博山菜吃了个遍,今日晚上就煎饼汤就咸菜,给他们吃完了,也该回去了,急剪啥连,木赚好不说,还说咱博山厨师没高手,急煎!”
康师傅一听,脑袋急转三百六十圈,不行,得给他们留点深刻印象,让他们尝尝煎饼宴。几位老师请坐,康师傅搬出小交叉(马扎),支上一张小桌子,拿出了自己私藏的兰陵大曲,今晚有三陪。咱先说好料(了),康师傅说,“几位老师,今晚实在抱歉没有什么菜了,就有点煎饼汤伺候嫩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别笑话,不过俺博山厨师有一点,认真,不服输,如不嫌弃,嫩稍等片刻。”
几位老师傻眼了,吃煎饼汤!还叫俺等!过一会老王出来了,话说无菜不成席,今晚四菜一汤,马上到位,第一道菜“炒三丝”,煎饼化作三个颜色炒作一盘;第二个菜,炸金花,第三个菜,油呛千张,第四个菜,原味老煎饼,这第五个菜,天南海北煎饼汤,等吃完这四个菜再说。
炸金花考验的是刀工,一把大菜刀把煎饼勾勒出花的图案,炒三丝的前期和原味老煎饼都是用锅烙的,根据火候和位置把煎饼烙出三个颜色,而最后的天南海北煎饼汤最值得期待,这康师傅发了狠心,老师亲传砸鱼汤的手艺都使出来了,胡椒用了半汤勺。几位高手在天南海北煎饼汤上来之后,吃了后,服了,二斤半煎饼,做出了精华!
看看咱老一辈博山人用普通煎饼做出几道名菜的智慧和那股认真、不服输、为博山菜争光的韧劲,咱能不为他们骄傲、点攒吗?
让我们通过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光辉历史,并发扬和传承老前辈们为咱家乡争光的精神吧!
本故事由青山翠竹先生提供!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