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香港记者眼中的孝妇河畔(高清组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香港记者眼中的孝妇河畔(高清组图)

转载 boshan12016/09/23 14:40:2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美食博山 作者:美食博山 57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博山不仅受到央视媒体的关注,中央二套、中央四套连续报道博山饮食、文化、民生等相关节目,咱博山小城也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了,这不香港凤凰电视、凤凰网也来了,看看他们眼中的博山是什么样的?

以下为原文转载,图片有部分小编配图:

孝妇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一线,全长135.9km,仅淄博市境内流程就达77公里,横穿博山、淄川、经张店、绕周村入桓台马踏湖,后经广饶、博兴等地入小清河注入渤海。

孝妇河古称袁水、陇水。孝妇河干流源起博山区神头群泉,上有岳阳、白杨二支流。岳阳河发源于博山区岳庄东大崖顶西麓,至神头长14.8公里。白杨河源起博山区禹王山北麓,至神头汇合岳阳河为孝妇河干流,长14.5公里。

据《齐乘》记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故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颜神镇孝妇祠下。”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博山八陡村有个颜氏妇女出嫁的那天丈夫突然暴病死亡。婆母硬说颜氏女是“扫帚星”,妨死了丈夫,从此颜氏女便天天受着婆母的虐待,每天让她到十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为了不让颜氏女途中休息,婆母特意找人做了两只尖底水筒,颜氏女对婆母总是逆来顺受,百般的孝顺,据说颜氏女的至孝感动了神仙。一天,在颜氏女挑水回村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老人用他那龙头拐杖在石板上敲了两下,路上立刻出现了两个石坑,正好放下两只尖底水筒,从此,颜氏女挑水可以休息了。

桥北不到半里路的颜文姜祠始建于北周时期(公元557~581年),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更建。到了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宗),对祠庙进行扩建,清康熙年间增修,基本形成现在的规模。


颜文姜祠大殿


本世纪初,颜文姜祠大殿被专家认定为中国仅存的第三处唐代古建筑。不久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妇河两岸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丰满的地方,于文学而言更是如此。名士应该是知名人士吧。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3个:蒲松龄、王渔洋、赵执信。同为文学大家,三人一生遭际却各不相同,戏剧人生,留在孝水河畔士子身上的注脚深值玩味。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永济桥:在县西南三里,凤凰山西麓,石梁也。两旁皆凿石为栏,跨陇水上,环孔七”。永济桥位于博山城南一公里,坐落孝妇河上游,横亘孝妇河上,为石拱结构。桥长36.5米,宽6.4米,高五米。桥两侧建有石栏,东西两头各有石狮一对,成为博山重要的文化遗迹之一。


博山孝妇河

孝妇河畔

孝妇河畔垂钓人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