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五 福 峪
五福峪村位于淄河南岸、鲁山脚下,现有人口2230人,13个自然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老革命根据地。关于五福峪名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战国后期,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年近七旬仍奉命率兵迎敌。因赵国兵力薄弱,遂边站边退至五福峪一带,在进退无路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汉,廉颇指着前方一条山谷问道:“前面山谷是什么对方?”老汉说:“此谷乃‘五斧峪’。”那时人们都很迷信,廉颇也生怕犯了地名大忌,他自信自语地说:“‘五斧峪’,我廉颇一张镰(廉)哪能敌过五把斧子呢!”说罢,又带兵继续向南退却。当行至一东西叉路口时,西边为核桃峪(活逃峪)东边为死老颇峪,此时太白金星化身为一童颜鹤发的老汉,想来指引廉颇从活逃峪经郑家庄一带逃出包围圈,只要廉颇问到活逃峪便能逃之。谁知廉颇迷信西方大路不吉利,就指向东边问道:“那条峪叫什么峪?”老汉垂泪默默回答道:“死老颇峪。”廉颇道:“‘死老颇、死老颇’,真乃天绝我也!”说罢又向前奔了几里,在一山洞前自刎身亡,至今人们叫此洞为死老颇洞。其手下士兵将其尸运至马家庄东边山脚下,每人一兜土,堆成了一个周长30多米的大坟堆,至“文革”初期仍存。民国初年,人们在坟前立一石碑,碑阳面为“赵上将军廉颇之墓”,阴面记叙了上述故事及立碑之经过。因廉颇为忠良将,死后又化神保护一方百姓,人们认为是“五斧”犯了廉颇之禁,遂将村名改为“五福峪”,“五福”即旧时传说的五种幸福,真是“事国一心勤以瘁,还家五福寿而康”。
如今的五福峪已找不到丝毫战争的痕迹。村里新修了储水池,硬化了大小街道,立足优势发展地瓜种植,村民收入日益增加。
“五福峪”真正为每家每户带来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