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肖泰山和青龙山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肖泰山和青龙山

转载 2015/06/18 08:36: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723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肖泰山和青龙山

    肖泰山,位于南博山镇刘家台村以北,地图上标为“桃花山”,而本地人却鲜用此名,称为“刘家台寨”。明代碑碣中称为“透阳山”,缘为山之北侧有洞,阳光可东西横穿。《博山县志》称为“肖泰山”,“以形肖泰山故名,三面悬崖,惟西南一隅可登。捻匪之乱,刘家台庄人筑寨避乱于此。民国十五年南匪扰乱此寨,一鸣信炮,东北汉王寨继之,倾刻可达全县,为长峪道斥候之要塞。”(斥候是侦察放哨的意思)
    此山三个主峰并立峙空,高者海拔641米,其西与盆泉寨相连,其北有数条深沟大壑,正东与青龙山相倚,南侧飞崖千尺直插淄河岸边。因此,肖泰山俯瞅淄河及长峪道,易守难攻成为战略要地,博山县政府在抗日战争时驻刘家台村便是凭借这一天险。
    此山顶部有洞数条,最著名者即是“透阳洞”,当地百姓称之为“透窟窿洞”。此洞东西长约15米,高约1.3米,人自洞中可以伛偻而过。若在上午九点钟左右,人在洞之西口可以看见太阳,这是取名的原因,相传古代有伙土匪踞其中搔扰附近百姓,南博山有一个好汉叫谢英子,此人到泰山进香步行神速,两头能见太阳,日行数百里,外号“飞毛腿”。这天他上山进洞,把洞中酒肉饱餐一顿后便鼾声入梦了。待到匪人回洞,见状举刀欲砍,谢英子一个鲤鱼打挺,一脚踢倒一个,便叫道:“有本事洞外较量”。土匪仗着人多便到洞外比试,岂料谢英子来到洞外顺手夺过马叉一把,照地上一插,一个箭步跃起站到了马叉尖上,土匪一看不是敌手便低声下气表示和解,谢英子严厉要求他们不再对南博山人抢掠,然后,只身一人下了山。
  此山以石灰岩为主,一九五八年以后逐步绿化,上部柏树成林,峪中多植刺槐,并有苹果、桃、李等经济园林。
    在肖泰山东侧属其支脉的有座青龙山,因为上有玉皇庙,清初称为“玉皇山”。《博山县志》上称它为砚山,当地人俗称之为“砚台山”,又因封山绿化,村民俗呼为“西封山”。该山除有一岭与肖泰山相连之外,三面独立,辛大铁路沿山脚而行,淄河绕其山根。山形似锥,植被特佳,柏树之外,黄栌尤多,秋日红叶似火,常吸引学者到此写生摄影。
    此山有庙不知创自何年,“芦沟桥事变”前尚有金代八棱炉柱一块,后来失于战乱。汉奸队盘踞其上,后被我地方武工队打跑。“大炼钢铁”时拆庙烧木炭。“文化大革命”期间,玉皇殿等主要建筑被毁。近年来又修数庙尚难形成规模。残存旧碑有康熙三十二年《重修玉皇殿碑记》,由崮山人焦阳田撰书,又有乾隆三十九年碑二块,是刘锡龄(廪生)、孙以宣(当时博山书家)、刘坤(字含章、赵执信侄婿)、马椿庭(举人马铁石祖父)等人撰书。
    另有《玉皇楼社题名》碑,落款时间:“洪宪元年岁次丙辰正月初九”,袁世凯是民族败类短命皇帝,博山的碑碣用此年号的,仅见此一块。
    在此山大崖下朝南有两个小洞,皆为退隐者所后,淄川昆仑人罗象台曾属其一。罗为读书人,精于医道,邻村穷苦百姓患顽症者,每每带上煎饼、豆腐就医于他,罗以中药偏方或自治丸散施之,辄见效。因而乡民尊之为“罗师傅”,解放后罗象台返乡务农。
    青龙山上无泉,赖石池蓄水,山之西有断层,地下水源较丰。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