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桃花泉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桃花泉

转载 2015/06/18 08:36: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61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桃  花  泉

    博山城西12公里处,禹王山西北麓有一宽豁的谷地。谷地水秀林幽,地貌神奇雄伟。立于谷底,回顾东北侧,只见山梁高险峻挺,其上伫立几丈高的峭壁悬崖,自南向北顺山势绵延3里之遥,形成一道长长的屏障。当地人把这一景观叫做天然长城。就在“长城”脚下,绿荫环抱之中有一村叫桃花泉村。桃花泉村东南有一峡谷叫桃花泉峪,桃花泉峪中段有一山泉就叫桃花泉。村以泉得名。桃花泉座南向北,排映于林木之间。其东南有丈余高巨岩临于泉上,泉水自岩缝中潺潺泻出,泉流如注,常流不绝。泉下形成一泓石潭,石潭方圆5丈,四周草木丰茂,潭水深邃清澄,饮之甘醇爽口。桃花泉村人世世代代以此泉为饮。
    据传桃花泉原来叫作“桃核泉”,后因谐音讹传为“桃花泉”,以讹传讹,流传至今。传说中,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后,携仙桃回花果山水帘洞,腾云驾雾一路边行边吃,偶将桃核抛落于此。桃核自天而降,撞击山岩,岩石轰然开裂,泉水汩汩涌出。于是,禹王山脚下就有了这脉神泉——桃核泉。有人说,泉眼里有一金桃核,金桃核被泉水冲击,没日没夜发出“啦啦”的金石之声;夜深人静,临谷听泉,声音尤其清晰可辨。值得一提的是,桃核泉向西半里之遥,另有一泉叫老鸹泉,两泉一唱一合,呼应生趣。
    传说自然无从考证,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倒是不争的事实。古往今来,世世代代,桃花泉水滋养了山,滋养了林,养育着桃花泉的人。解放以来,人民政府重视生态保护与发展,尤其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植树造林,封山禁牧。如今桃花泉一带已是林木茂密,植被葱茏。“山顶松柏戴帽,山麓刺槐揽腰,山谷黄梨樱桃。”当地流传的这一口碑便道出了桃花泉植被的风貌。其中果品生产是桃花泉村的一大产业支柱。70年代盛产黄梨,远近闻名,曾有30万斤黄梨进京的光荣历史而传为佳话。为此,当地人编成莱芜梆子,搬上舞台,山里山外轰动一时。近年来,桃花泉又成了淄博地区樱桃鲜果的主产地,每年8万斤樱桃销往各地城乡市场。
    桃花泉树隶属于博山区域城镇岭西景区。现在,传说中的桃花泉水已作为饮用水源被保护利用起来,建池蓄水,供桃花泉村300户居民饮用。当地政府正计划恢复这一名泉的自然风貌,而进一步开发利用,使这一景点成为博山地区生态旅游原山系列景区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这里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便利的公路交通。南到莱芜,西到章丘,东往博山城区,路网交织,四通八达。想必桃花泉景区的旅游业开发,自是前景看好。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