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梯子山与朝阳洞
梯子山,位于山头镇樵岭前村南一华里处,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532米,博莱高速公路由东面山脚笔直经过。东侧峭壁险峻,高约80余米,上山如同爬梯子,故名梯子山。
梯子山地质构造独特,主峰上部为石灰岩构成,下部为花岗岩构成,因而石灰石和花岗石储量丰富。植被以侧柏、刺槐、麻栋为主,盛产黄芬、远志,柴胡等中药材。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群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樵岭前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线。
沿山顶眺望,远山近景尽收眼底。山之北麓是新贯通的有“山东第一高桥”之称的博莱高速公路大桥屹立于两山之间,该桥高约85米,主桥跨度146米。山之东侧隔博莱高速公路是寨峪顶山,与梯子山同一山系,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闻名遐迩的博山溶洞就座落在东侧山腰。
博山溶洞,又名朝阳洞。洞体约生成于古生代奥陶纪,由暗河沿石灰岩冲击、溶蚀而成。洞长1300余米,连通李家洞、连池洞。洞中又有许多支洞,最长的达400余米。洞一般宽十米左右,最宽的二十余米;洞高一般三米左右,最高的达五十余米。洞内曲折迂回,各种钟乳石变化奇异,色彩绚丽,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天”。
溶洞共分为4个大厅。第一大厅名曰“听泉观云”。洞高数十米,上有团云,下有流水。厅顶有巨石,状如展翅雄鹰,令人顿生高旷之感。第二大厅名曰“长寿官”(“瑶池仙境”)。厅内诸多石笋、石柱高下参差,各具形态。特别是“长寿宫”石壁中一柱状钟乳石,白暂圆润,形似针状,人称“定海神针”。有关专家在此石笋底部取样,测知石笋底部年龄为16万年。前行又有入胜门、武陵溪、紫云峡等景观。第三厅名曰“水晶宫”。此厅钟乳荟萃、白莹如玉,如同进入水晶世界。石壁上有一片高10多米,宽20余米的石幔,五彩绽纷,象一福天然壁画,令丹青妙手自叹弗如。由此不远是另一奇景--“龙胆神缸”。“神缸”由长期流淌的地下溪流急转回旋而形成,深约数尺,“缸”中水尤清洌,成涡流状,内有石球两个在水中转动。可惜溶洞开放不久,石球即失。附近还有“擎天柱”、“披云见月”、“金鸡唱晓”等景。第四大厅名曰“锦带垂花”、 “灵山金塔”。石群状如花团锦簇,由高处垂散而下,错落有致,极为美观。其右一石群,如寺塔状,巍然耸立,幽雅静谧,有青山古刹之风。再往里,溶洞尚有500米等待开发。洞内诸景尤以“石花”最令人叹为观止。石花乳白色,层层铺展,象含苞待放的白莲。奇妙的是数朵白花之间有一根根细如游丝的石线相连,更显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折回东行,又有“劈天闪电”、“九回桥”、“蝙蝠守门”、“太白醉酒”等景,整个溶洞景观独具、天造地设,待游客一睹它的风采。朝阳洞北侧山崖,在三十多米高的悬崖上,有李家洞、连池洞。《博山县志》载,李家洞曾是明末抗清义军李东岱屯兵存粮处,洞内可容纳千余人。整修时曾挖出石碾、石磨等石器和古陶片。据说,李东岱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县令,因罪革职后揭竿造反,失败后率残部啸聚于此,凭高据险劫击官商。李死后葬于泉河村南之李家林。连池洞又称粉洞,洞内幽雅清秀,洞口有崖宽广平滑,泉水从石上流过,注入五个小池。盛夏时节入内,清凉惬意,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仰望朝阳洞南,山峰陡峻,峭石林立,名曰天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其雕琢得钟灵毓秀。登临其间,上可望蓝天白云,下能见林涛烟海。相传,早先樵岭前一带有一山,山势峻峭如同刀削,叫做峭岭,山前的村子遂被称为峭岭前,后由于该村山清水秀,柴草丰厚,百姓多以打柴为生,逐渐被樵岭所代替。又因村南有泉名曰樵岭泉,故村名叫樵岭泉,后逐渐谐音为樵岭前。据推断,传说的峭岭即为如今的天界。有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的“天界”二字刻于石上。
石刻是梯子山的一大景观。梯子山石刻众多,高雅脱俗,以溶洞石刻为重,吸引众多书法爱好者前往观瞻。有费新我的“北国第一洞天”,舒同的“天界”。溶洞内外还有博山籍书法家王颜山、路长存、张茂荣等人的即景题署,或篆或隶或楷或行不一而足。
梯子山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暖春,万物复苏,树换绿装,山花铺锦,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悠悠心醉。盛夏,花繁草茂,老树荫浓,飞瀑喧闹轰鸣,山泉叮呼低唱,令人留连忘返。清秋,气爽云高,远山凝紫,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使人心旷神怡。寒冬,流水屏息,鸟兽隐迹,群峰银装素裹,天界傲然挺立,一片庄严奇丽的景象,更加引人遐想深思,感慨万千。
山无水不秀,无洞不奇,无景不活。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沉睡了上千百年的梯子山以其秀水、奇洞、妙景相得益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今天,梯子山已成为樵岭前景区的主要景点,向游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