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顶鸳鸯槐
转载
于 2015/06/18 08:36: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250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博山城西一公里,开发区孟家顶村村中心路宋家门口,有两棵树龄均在500年以上的古老国槐,两棵树形态相似,长相相近,一雌一雄,东边的是雌国槐,西边的是雄国槐,当地群众称之为"鸳鸯槐"。两株国槐东西排列,相距18米,树高均在10米以上,枝下高2米,树身8米,胸围3 .5米,树幅各35平方米,北面枝短仅两米,南面树枝8米,长长的探向路边,像是与过路行人打招呼。两株国槐既有列队迎宾之姿,又有夫唱妇随之态,成为本村一大景观,在博山地区实为罕见。
据村里人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地。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来到此地,在凤凰山的长城脚下,见到了丈夫的尸体,痛天哭地,哭倒了长城数里,尔后又投素滨河自
尽。善良的人们把夫妻俩安葬后,为了纪念这对恩爱夫妻,把这一带定名为孟家林 (后改名为孟家顶),并栽种下两棵国槐,起名为"鸳鸯槐",祈求孟姜女夫妇永远相伴。现在博山小顶山前坡有一"姜米泉",据说是当年孟姜女哭长城哭出的泪水形成了山泉。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充分反映了民间传说中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妇女形象,是对孟姜女的赞扬。
由于孟姜女的故事流传悠久,内容情节众说不一,据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风》2002年第五期登载:孟姜女的名字有杞梁妻、孟姜、孟姿、孟仲姿诸说,她丈夫的名字,有杞梁、范良、犯良、范杞良、范喜良、万喜良诸说;孟姜女的生地,有长清、安肃、同信、泗洲、武洲、乍浦、华亭、江宁等地,孟姜女投水处,有益都、澧洲、潼关、山海关、绥中、东海、鸭绿江诸说。
关于孟姜女故事的来源和原形,1987年11月出版 《文史知识辞典》说:"春秋时齐大夫杞梁之妻,齐庄公四年,其夫杞梁随齐庄公攻莒,战死。她到郊外迎丧,庄公认为有礼,亲自往吊。传说她哭夫十日,城便倒塌,投淄水而死。后误传她是秦时人。《左传》中也有孟姜女即杞梁妻的叙述。《齐风》2002 年第五期题"孟姜女、齐长城,孟家顶"登载:"笔者曾听几位老人叙述,当时孟姜女出城迎丧,一直到了齐长城边沿 (即现在博山区风凰山的齐长城下),据传春秋时,博山凤凰山北麓是条又急又深的大河(现在的中心路中段)。孟姜女迎丧时,遇倾盆大雨,故将灵车暂停放在凤凰山北麓,大庙南边的一个几户人家的土山上,谁知大雨一下十几日不停,孟姜女也就在灵前痛哭不停,这时齐长城的一段因雨水浸泡倒塌 (后人传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由于大雨下了十几日不停,灵车无法向齐国都城(临淄)前进,经办丧官员征得孟姜女同意,把尸体就地埋葬,孟姜女悲痛欲绝,到土山上投河而死,据传说,孟姜女投河的地方叫孟家顶。因此,她哭倒的长城,并不是秦始皇所筑的万里长城,而是在淄博境内的齐长城。由于孟姜女哭夫十日,悲痛欲绝,群众闻之,深受感动。因此,孟家顶村民众相传的为纪念孟姜女哭长城,栽种"鸳鸯国槐",祈求孟姜女夫妇永远相伴的故事,虽不能说完全真实,也可以参考借鉴,留后人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