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松仙岭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松仙岭

转载 2015/06/18 08:36: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1878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五老峪附录二   

松  仙  岭

    博山区下庄乡南部峻岭之间,座落着相邻的五老峪、下结老峪、上结老峪三个自然村。这“三峪”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五老峪一带久旱不雨,树木干枯,寸草不生,老百姓眼看就要被饥渴和疾病夺去生命。在这危急之时,有五位银须拂胸的仙人来到了此处。村里的穷苦百姓虽然挣扎在死亡线上,但却热情地给五位老人安排了住处,宁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把家里仅有的饭、水给老人们送去。这寺五位仙人被百姓们善良好客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决定留下来,拯救这一带生灵。
    当天夜里,人们熟睡之后,这五位仙人便升腾在村的上空,向四周观看。一位年长者说:“在这里吧。”边 说边用手向黑峪岭下的山谷一指。顿时,一股清泉便哗哗地流了出来。
    天刚放亮,有几个青年挑着筲要去很远的地方寻水。当路过山谷时,听到“哗哗”的声音。他们便好奇地寻声走去。一看,竟然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咕嘟咕嘟地向外冒。惊疑之下,都认为自己是在做梦呢。可是,当他们不约而同地捧起水喝时,顿觉又香又甜,浑身痛快极了。这才断定是真的。于是,他们惊喜不已,连筲也不要了,拔腿便往村里跑,边跑边喊:“有水了,黑峪岭下有泉水了!”人们听后甚是惊奇,还认为这几个小子是在说疯话呢。可是,跑去一看,果真如此。人们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真比过年还热闹呢?但对水源不得其解。最后,则认为是刚来的五位老人有福,给带来了救命水。于是,全村人对五位老人更加敬重。
    人们喝了这泉水后,百病皆除。从此,万物开始了生机,树木生出了新枝,山岭披上了绿装。泉子周围长出了又高又厚的青草,将泉眼严密地盖护起来。勤劳的人们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为了感谢五位老人的救命恩德,人们便叫这村子为“五老俗”。
    有一天,一个外号叫“毒蝎狼”的恶霸,带着一帮打手,做恶后路过此地。看到这地方山青水秀,如仙境一般,鼠眼珠子翻了翻,满肚子坏水翻腾起来,拍了拍老母猪似的肚皮,大叫道:“到这村里住几天,老子要治治这些穷小子。”于是,众打手恶狼般地窜进了村里。进村后,不分男女老少,将全村人都一个个赶到村中的场院里集中起来,毒蝎狼拍着大肚子狼嚎似地叫喊“小子们听着,这山、这水、这村都是我的地盘,你们已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了,欠了老子不少钱。今天我来要帐,把你们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给我交出来,不然,这块地方我就要收回了。”
    人们气愤地说:“人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园。”
    毒蝎狼凶狠地说:“给我把这些穷小子轰出村去,谁回来就要谁的命。”于是,众打手连拖带打,将全村人赶出了村子,把所有的东西抢了个净光。
    老百姓对这伙害人精恨之入骨,但却无可奈何,只好向五位老人寻解救法。一位老人说:“大家沉住气,先躲一躲,我们找他讲理去。”
    大家关切地说:“毒蝎狼心毒手狠,您老人家可要小心啊!”。
    “你们放心吧”老人们说。
    当老人们找上毒蝎狼劝他改邪归正,不要欺压老百姓时,毒蝎狼不仅不听,反而凶狠地狂叫:“你们这几个老不死的活够了吧,胆敢教训起老子来了。来人,给我捆起来,吊在树上。”众打手一拥而上,把五位老人一个个吊在了街上的一棵大树上。
    五位老人互相递了个眼色,其中一位用手往泉子处一指,泉水立即不见了。毒蝎狼一看没了水,这地方就不值钱了,便下了毒手,指令打手将所有房屋都点上火。顿时,浓烟腾空,全村陷入一片火海。接着毒蝎狼又亲自领着众打手去毁掉泉眼。当将护泉草扒掉,正在砸石挖坑时,一股大水突然从泉眼喷了出来。霎那间,犹如山洪爆发,巨龙翻腾。大水灌进了村里,扑灭了大火,淹死了毒蝎狼。
    五位老人呢,因为他们已修练成仙,既吊不死,也淹不着,烧不伤。这突然冒出的大水,也是这五位仙人为民除害所为。火被扑灭后,全村房屋只留下了残墙破壁,无法再居住,至今还留有痕迹。群众习惯的叫做“破庄子”。
    五位仙人为民除害以后,便又使泉子恢复了原样。泉水乳汁一样哺育着这一带的人民和万物生灵。同时,领着百姓们在被毁的庄子附近,重新建起了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的五老峪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全村人无不从心里感激五位老人的救命之恩。
    有一天,五位仙人对乡亲们说:“你们这里坏人已除,灾难已消,就靠你们自己和睦团结勤劳创业了。岭南一带又有灾难,需要我们去解救,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
    大伙听后,十分留恋,但又无法挽留。在老人走时,全村人都眼含感激的泪水,恋恋不舍地送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鲁山西麓的南山岭上。从此,这岭就叫“送仙岭”。以使人们永远记住,想当年将五位仙人送至此处,让人们永远怀念五位仙人的大恩大德。
    岭南的百姓得知五位老人要去解救他们,纷纷前来迎接。为纪念这事,走在前头的人接到的地方,就起名为“下结老峪”;走在后边的接到的地方,就起名为“上结老峪”;为了实践仙人们“和睦团结,勤劳创业”的教诲,五老峪村的部分人又迁至上、下结老峪,建房盖屋,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形成了上、下结老峪这两个自然村。
    由于五位仙人的“点化”,使这一带的土肥、山美、水好,这三个村的许多人长命百岁,成为长寿老人,五老峪的长寿老人更多。上、下接老峪村的人们常邀五老峪的老人前往传授教益。同时,三个村的老人相处甚好,十分密切。因此,后来人们取“团结老人”和“老人团结”之义,便将“接”字改为“结”字,成为“上结老峪村”、“下结老峪村”。
    那五位仙人呢,原来是住在“送仙岭”上的五棵古松,经过多年修练成仙所变。故将“送仙岭”改为“松仙岭”,意为出“松仙”的地方。同时,让人们永远感谢五位“松仙”老人的救命之恩。从此,这五位“松仙”老人在鲁山一带为穷苦百姓造福除难。它们的家庭已布满整个鲁山。鲁山上亿万棵郁郁葱葱的松树,就是五位老人的子孙后代,至今,它们依然发扬着“松仙”老人那种为民消灾除难、造福于民的美德。
    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五老峪人郡表现了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政府的优秀品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孙玉芳舍身救溺水儿童的故事一时名扬全国。
    五老峪人有优良的文化传统,读书好学蔚成风气,仅在2003年就有12人考取了大专学校,目前在外国留学的有3人。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