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禹王山古庙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寺庙古树大观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禹王山古庙

转载 2015/06/18 08:36: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175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位于博山城西9公里处的禹王山,系原山之主峰,别名饴山、马耳山,又称虞望山。海拔797.8米;东侧是断层陷落而成的悬崖峭壁,因山高风寒,积雪融化较慢,故 《颜神镇志》 

将"禹王积雪"列为颜神八景之一。
禹王山经历代政府和一方百姓的辛勤劳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粮田和经济树木布满山下,中间刺槐揽腰,山顶松柏戴帽,每每春季中药丛生,山花烂漫,粮田喷香,花果芬芳,一片喜人景象。
据传,夏禹治水曾到此地,人们感其功德,在山顶建禹王祠以示纪念,禹王山也由此而得名。主峰建有禹王祠,座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遗址,长8米,宽5.5米,林业和电信部门已改建成机房。向南10米左右有小龙王殿一处,长宽分别为4.4米、3.5米。侧峰设立泰山行宫,面积9米×6米,座北朝南偏东,始建年代亦不详。历经多次重修,原庙于文革期间被毁。2000年农历9月9日,为了延续华夏民族文化,宣扬社会公德,由山东鲁中老年福乐院博山禹王院牵头,在区文管所指导下,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在禹王山侧峰,泰山行宫旧址重修雕栏玉砌、八面玲珑、气势辉宏的碧霞元君祠一座,四梁八柱,前出厦,上覆琉璃瓦,内塑泰山老母、送子观音、眼光奶奶三尊神像。
据传,原先禹王祠与泰山行宫前,石碑林立,但大部已毁,现仅存泰山行宫后的三块碑,其中两块为清康熙五十七年所立,另一块为清嘉庆五年所立,均为重修碑。三碑当中,只有 《重修虞望山泰山行宫记》一碑保存较完好,而其余两碑皆因风雨剥蚀,已不能辨认了。
每年九月九山 是禹王山庙会,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云集于此,烧香祈福,使这一古庙重放异彩。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