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我的爷爷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我的爷爷

转载 成龙之龙2021/01/15 20:28: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尹连荣 8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用了九十三年的时间走完了他的漫漫人生。近一个世纪里,他老人家经历了光绪、宣统、中华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直到1986年辞世。


他的历史是一部恢宏的画卷,他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从光绪、宣统的臣民到毛泽东的人民,又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年代,他老人家演绎了传奇的一生。


我的爷爷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勤劳、节俭、正直善良、坚毅的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小时候爷爷经常告诉我们,我们是从山西洪峒县来的,那里的大槐树有我们的祖先。


爷爷一生育有四子一女,有八个孙子,五个孙女 ,可谓子孙满堂。近来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爷爷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生务农还当过佃户。


先说他老人家的勤劳,他有一根扁担,跟随了他五六十年,扁担两头系着两条绳子,扁担钩用的是比拇指还粗的树杈,铁钩不得花钱吗?劳作还不忘节俭呢。扁担由厚变薄,由长变短,爷爷的辛劳可见一斑。


爷爷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我们都怀着敬畏之心,偶尔也有例外,我七八岁的时候忘记了谁教我的顺口溜,记得是在四合院的夹道里乘凉,我跑到爷爷的窗下直呼其名高声叫喊:尹殿公、肖尚英【爷爷奶奶的名字】他两个睡觉不放松,喊完我一溜烟地跑了,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这是我对爷爷的唯一次恶作剧。


俗话说隔辈疼,一次我路过爷爷看管的瓜地,地里瓜秧上结满了甜瓜,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地里的甜瓜馋得直流口水,爷爷看出了我的眼神,为难的他既爱怜孙子,又不愿违反规定,环顾四周摘了一个小瓜,怕人看见把我领到了瓜棚里让我快吃。那个年代吃瓜简直是一次偖侈的享受。这就是正直的爷爷。


他老人家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我的爷爷从来不挑三拣四,奶奶做什么就吃什么,一个咸鸡蛋吃两顿,这都是一九四二年那场大灾荒留下的后遗症,不幸的是爷爷晚年患上了帕金森,手抖动得厉害,就那样爷爷得把掉到桌上的饭粒捡拾起来放到嘴里,看到爷爷用抖动的手吃饭,简直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爷爷是一个孝子,坚持死后葬在父亲的身旁。当地的风俗凡六十岁以上生前就像帝王一样打好自己的墓穴【寿坟】,他的选址就在曾祖父坟头的旁边。墓穴并排两个坐北朝南,用青砖砌成。俩墓穴有一小洞连通,四周墓壁上还有简单的绘画,最后用青砖砌成圆形的坟丘,然后掩土就算好了,打好的寿坟整整等了爷爷三十三年。


我的二伯父英年早逝,我没看到他掉眼泪,但从他凝重的脸上看到他老年失子撕心裂肺的痛苦和无奈,一个多么坚毅的老人。


爷爷很会养生,我的印象爷爷从来没有住过医院,直到去世还有一口完整的牙。我上面提到爷爷吃饭从不挑三拣四,细嚼慢咽。爷爷有平和的心态,没见他和谁发过火,他不苟言谈,但随和,难道这就是爷爷长寿的秘诀。


我的爷爷还有灵巧的双手,他都是自己制作劳动工具,编的筐子各种各样,我爷爷制作的豆腐我们村里的人都喜欢,每天我的堂哥挑着爷爷做的豆腐走街串巷,生意还挺红火。


爷爷以勤劳的耕作、坚毅的性格、平和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铸就了他健康的体魄,直至无疾而终,遗憾的是爷爷的火葬,一个从光绪年间走过的人还得火葬简直不能接受。送爷爷到火化场后,望着烟囱冒出的缕缕青烟,我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爷爷升向了天堂,愿他的在天之灵护佑子孙。今年是爷爷离开我们三十周年,老人家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在,爷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用敬畏之心撰写此文算是对爷爷的悼念。


作者文章推荐



博山—我的故乡

博山菜肴在泰安

赞博山

醉美博山惹人醉

想起石炭坞——童年的记忆



征稿启事

《孝妇河畔》现面向公众征稿,如果您有与博山人文风情相关的稿件愿与我们分享,请关注《孝妇河畔》,回复:投稿,给我们投稿。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