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在每个博山人的记忆里,故乡是有味道的。
这种味道特别的亲切,
深入骨髓,弥久生香。
无论你身在何处,
都还会记得小时候吃的酥锅!
说起酥锅,只要是博山人,大家都知道。
因为我们从小就吃它。
今天
让小编带着大家表一表博山酥锅
爱吃的,赶快收藏起来吧
为年节菜做准备
作为一个博山人,小编说起博山酥锅,那是口水直流、回味无穷啊!小时候,一进入冬天,就天天盼着妈妈给我做酥锅,想酥锅里的酥鱼,肥而不腻的猪手,嫩嫩的海带,糯糯的藕片,有肉味的花生,连平时不爱吃的白菜也格外香了,似乎不管什么菜只要做成酥锅,都带着一股浓浓的香味。
闲言碎语不说了,
让小编带着大家探一探博山酥锅的由来~
关于博山酥锅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故事。流传最广,人们最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九月,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届满,升任密州(今诸城)太守。苏轼携苏夫人、子女和苏小妹共同踏上了赴任的道路。春节前到了齐州,与弟弟苏辙一家团圆并在齐州小住,随后启程前往密州。途经颜神店(今博山),苏轼等人在此徘徊数日,顺便为密州州府采购日用瓷器。
自宋代以来,博山的窑(陶瓷)、炉(琉璃)、炭(煤炭)三大行业日益兴盛,手工业发达,商贾云集。苏氏兄妹在山头窑货市场选购瓷器时,发现每个小窑炉旁边,都摆放着好几个用泥巴垛成的小“锅坑炉子”,炉子上都坐着小砂锅,远远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爱好做菜的苏小妹找到一位窑工,让人家拿起砂锅盖,但见砂锅里有白菜、萝卜、菠菜、油菜、豆腐、海带。他们品尝了“大锅菜”,问清了做菜方法。苏轼在密州任职两年间,苏小妹经常做“大锅菜”,招待苏轼的文朋诗友。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底,苏轼调离密州,改派山西河中府任职,再次经过颜神店,入住颜神客栈。苏小妹见窑炉旁放着一个大“锅坑炉子”,便买了四样青菜,按照窑工说的顺序开始做“大锅菜”。这次,她创造了层层摆放的办法,先把白菜铺在底层,猪肉放在第二层,第三层是海带、小青鱼,然后一层一个菜样地摆起来,放好佐料,最后再覆盖一层厚厚的白菜,用文火炖了起来。掀开砂锅盖,香味弥漫,她品尝了一口,这次做的“砂锅”味道出奇地好,具备了鲜、香、酥、嫩的特点。
虽然苏小妹其人其事今无处可考,但“苏锅”一说却流传至今。因酥锅中所有食物全部酥烂,这道美食后来又称之为酥锅。
想不想尝一尝鲜、香、酥、嫩的酥锅?
动手能力强的小伙伴
跟着小编做起来吧!
食材准备:猪蹄、带皮五花肉、鲅鱼、海带、白菜、藕、豆腐、葱、姜、白糖、盐、醋、酱油、料酒(白酒也可)
制作方法:
一、准备
1、带皮五花肉,切寸方;猪蹄,劈开。上入凉水锅内,加热至出血水,备用。
2、养好的海带切二指宽大段。
3、藕,切三分厚的片,备用。
4、豆腐切块炸制金黄,备用。
5、鲅鱼切寸段上开油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备用。
6、白菜洗干净,剥下外面大帮子放一边备用,切根横切一刀分二半,切成三指宽的大块备用。
二、制作
1、不管是用电压力锅、砂锅还是高压锅,锅底都要放几根筷子或者竹签。否则会粘锅。
2、按照顺序依次从底层放入整片白菜叶(第一层一定是白菜叶防止糊锅),猪蹄子,海带,五花肉,藕,炸豆腐。总之是一层肉一层菜。在第二三层也就是五花肉那层放入葱姜。最后一层还是要放白菜。
3、将酱油醋糖盐白酒倒入碗中。酱油醋比例大概是2:1。白酒三勺。盐和糖比例按个人口味。对好料后,加入锅中。
5、高压锅的话大火烧15分钟转小火半个小时就好了。砂锅做的最好吃,可以人为熬制两三个小时,汤味最浓郁。
将酥锅倒入盆中冷一下后,再放入冰柜中冻上一会,再食之味则更美了。
小伙伴们要更直接的,就戳视频吧~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
酥锅,你更爱吃凉的还是热的呢?
快留言告诉小编吧~
↓↓↓ 点“阅读原文”看博山头条
喜欢的朋友点个好看再走呗 ↓↓↓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