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新鲜真新鲜,县官当起了小村官
投稿
《红柳树》于 2020/11/05 20:57: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未知
作者:
1770 阅读
0 评论
29 点赞
话说今年5月份,刘家台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村落,迎来了一位暮年之人,他就是原淄博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心德同志,现年70周岁。他是一位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年轻时候当过生产队会计、小队长。也曾为队里生产搞过“投机捣把”。恢复高考后上了学。农村人唯有上学才能真正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由于深知吃上商品粮的不容易,所以工作中倍加努力。他应了自己属虎的属性,干起活来总有那么一股子虎劲。因表现出色,很快由一名普通工作者进入了领导岗位。他先后担任过淄博一中团委书记,市教育局政工科科长,市政府办公厅科长,市精神文明办副主任、中共沂源县委书记,市总工会副主席,市政协常委等职务,连续十四年被评为优秀干部,优秀党员。最后在淄博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的位子上退了休。他是真正退休不退色的主,他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不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毅然决然的回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当起了村官。 现在刘家台村是一个不足200人口的小村庄,过去战争年代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抗战时期先后曾有四十多位青年走向抗日前线,当时被上级命名为“抗日模范村”,号称山东小延安。至到建国就发展到70多位共产党员。建国后,该村也是样样工作都走在前列。但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人心起了变化,村里人心散了,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只能在温保线上徘徊。这些现状,刘心德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发誓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努力,和大家一道彻底改变这一清贫落伍的现状。上任后他领着班子成员深入民户,搞调查研究,找症结定措施做规划,发动乡贤们为村发展出谋献策。着眼于长远,从脚下做起,决定一年内首先要办好十件实事。话说自5月份以来到现在仅5个多月时间,村里就先后筹措资金40多万元,建起了“乡贤之家”,使长期飘泊在外的乡贤们回家助力有了落脚点;办起了村级公墓。说起村级公墓,这可是村民努力了几十年而没办成的一件大事。人去世了,随意的建墓地,打棺材,办丧事,浪费土地浪费钱财,一个丧事办下来少说也得花消几万元,真是劳民伤财的陋习俗,本来就不富裕的村民,一旦摊上就给小日子捅个大窟窿。殡葬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新理念。集体办公墓,节约土地花钱少,利国利民利自己。百来平方的山荒地建起了三十几个寿穴,为村民殡葬解除了一大忧愁;二十世纪末,村里建起了抗战纪念馆,因房屋简陋再加疏于管理几十年下来已不成样子。为了充分展现光荣村史,对展室资料重新进行了整理,房屋进行了修缮,并高规格的安排了布展;村里有一位英烈是抗战时期的村党支部书记,敌人扫荡时,他为保全村人性命而不幸被捕,当场被残忍杀害,年仅二十九岁。为了纪念先烈,教育后人,在其殉难处为其立碑示以缅怀;村里老年人具多,每逢雨雪天气出门成了难题,为了解除老年人之忧,十条爱心小路如期俊工;村里多年来缺少小商铺,村民买个油盐酱醋也不得不出村求购。为了方便村民购买日用品,“便民超市”九月正式营业;村里虽然水源充沛,但由于近年大环境污染,水质起了变化,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村民吃上放心水,乡贤刘昕剑同志主动捐献一台净水机并已安装投入使用;新上的太阳能路灯,夜幕下将进村、串巷的道路照的通明瓦亮;今年是知青下乡刘家台村45周年,广大知青情系第二故乡,积极捐款,为故乡修了一条高标准的路段,被村民命名为“知青路”;为了让村民有个好的生活环境,对村貌赃、乱、差现象做了彻底的整治,在主要地段建起了水冲式公共厕所;刘家台村盛产地瓜,每年都有上百万斤地瓜待售。由于地理优势,出产的地瓜口感周边闻名。为了能让村民及时销售出去,达到既丰产又丰收,村两委跑市场,找销路,还积极尝试办起了电商业务,帮助农户解除买地瓜之忧。、、、、、、
以上这一件件实事的落实,无不表明刘心德书记诚心为民、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
大家看,这位两鬓霜染的书记又在这里写什么?据我所知,刘心德有一个梦想,他想开发红色旅游,刘家台村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这里叫“盆泉岭”,距五阳湖生态旅游区直线距离只有十几里路,再住东十几里有三水源生态度假区,往南十几里有上瓦泉生态种植基地。但就现在交通到五羊湖要绕几十里路。假如能在踋下修上一条路,将以上四处连为一线,那就像对我村全面发展插上了翅膀,不愁我们村今后没有好日子过。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了明天更美好,我们必须努力奋斗! 最后我想再多说一点:村里穷,欠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人心不齐。心德回乡,好心人都说心德是个大嘲巴,放着舒坦日子不过来家碰这块热山药,家里人也是一百个不赞成。可好心人又都盼着他能回来,回来彻底扭一下这不良村风,帮着父老早日摆脱清贫。这不,回来办事就有人跳出来使绊子,建公墓这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竞有人打着保护耕地的幌子出来反对;“乡贤之家”竞用污秽之词说成是“窑子”,并发出恨话,不把心德气死也得气走。这,这就是好心人为啥又不願意心德回来的初终。 心德终究是当过大官见过大世面的人。意己定心已决,听的布谷鸟叫不能不再种庄稼了,世间邪气永远不可能压倒正气,只要依靠广大村民,坚持一心为民的原则,我就不信小鬼能成了大神仙,翻了天。
附叙:我写此文出于实事求是,出于一个老党员的良知。我厌恶那种华而不实、夸大其词的政治说教。世间假如多一些像刘心德这样的贤士,能退休后心系父老心系故乡,设身处地的办些实事,相信广大农村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