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记忆中的庆胜戏园——"童年忆事"之八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记忆中的庆胜戏园——"童年忆事"之八

投稿 成龙之龙2020/09/26 16:10: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孝妇河畔 作者:三木一子 67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原创

记忆中的庆胜戏园

作者:三木一子




庆胜戏园在原新市场以南,原淄博卫校东北角与之相邻。现在的中心路东首路南,新泰山社区入口的上坡路上。建于何年我没考证,从"庆胜"二字推测,可能在建国初期。我一九五六年出生,到我记事时早已存在了。


我记忆中的庆胜戏园,座落在高台之上,最早北面有青石台阶,以后改在西边。戏园正门朝北,园内设几排连椅,戏台在南面。东墙南头有门可通厕所。戏园东墙外有一小院,有几间放杂物的房子和厕所,院子北面有门。戏园东北角有一排房子,东西走向,最西头为售票房,其余是两家住户。戏园东南方大约二十米处,以路相隔有一院子,东北西三面有房子。北屋最长是通厅房,房内靠南墙有一排土炕很长,估计能睡十几人还要多些。这应该是演员宿舍。戏园门前两边各有一摊位,专卖瓜子香烟等。开戏前在门外,开戏后搬入门内。

(图:大鹏)
戏园有两位经理,于经理较瘦,和蔼文雅,周经理是大胖子。(孩子的眼光)于经理书法很好,他除了写戏园的剧目牌,邻居也找他写对联,有求必应。我家春节前都找他写春联,他热情接待并拿出自已的洒金红纸写。这样的好人到现在也难忘!

我家住在戏园的东南方大约一百处,戏园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听得很清晰。只要听到唢呐声就知道"煞戏"了。小时候,整天在戏园内外玩耍。上学后每天都要路过戏园。最早时,在戏园青石台阶下,有时停有几辆"洋车"也就是"黄包车"。看戏的人中也有讲究气派的。看戏来回都要打"洋车"。

(图:)
那时候,除了在戏园玩耍外,我还对演员的活动情况挺感兴趣。早上还没天亮,躺在床上就听到咿咿呀呀的声音,大人说这是演员在吊嗓子。声音来自我家西南方的山上。有一天我特意悄悄地起床,循声到了山上的小树林里,只见演员们有的把一条腿搭在石堰上,边压腿边"咿呀";有的边散步边"咿呀";有的一只手扶着树"咿呀"。真是有趣。看来演员吊嗓子,都是早晨到清静无人的地方去。

演员从小树林回到宿舍,大概就是吃早饭了,我没见到过。但是午饭前这段时间,我却见到他们大多都是头南脚北,躺在土炕上背念台词。有的手拿几页纸边看边念;有的不看台词而背念,看来台词已记住,只是找找感觉、韵调而已。

(图:)
演员在舞台上走场大概是在午饭以后,具体时间我也不知道。我多次趴着台口边玩边看,他们一人或几人在台上边走边作动作,那时年龄小看不懂,只觉得挺怪挺好笑。有的拿着刀枪一类的东西在"舞扎",有的两人对着"舞扎"。这个看明白了,有意思!有的在翻跟头,从台子的这一边翻到那一边,也挺有趣。对翻腾起的尘土那就无所谓了!可见当时戏园的条件之差。

(图:)
说到看戏也挺有趣。我经常去看戏,实际上并不看,也看不懂。进去就是图热闹,与几个玩伴在里面胡逛。一回儿趴在台口看表演,一回儿跑到后台去玩耍。

进出戏园门时更有趣。进门需要检票,无票不让进理所当然。如果是成年人去看戏,可以带小孩进去。那时看戏时常说的一句话:把他带进去。这种情况不少见。没大人带就进不去,有的孩子就趁检票人一不留神突然跑进去。我也这样进去过几次。可笑的是戏刚演开不多时,在里面玩烦了想出去,也站在戏园门内向外张望,趁检票的不注意,突然跑出去。没票不让进,出就随便了。那时竟傻到这个程度!

(图:)
还有一次也非常愚蠢。一天我进戏园看戏,这一回我坐在连椅上看得是津津有味,因为演的是皮影戏。戏名不知道,大概是"林海雪原"一类的,因为布景上有白茫茫的森林。戏园舞台的后墙与淄博卫校相邻,当时就想,我经常到卫校去玩,怎么没见到这样的景象。第二天我就去卫校看个究竟,当然还是老样子。真是可笑之极!

(图:)
庆胜戏园大剧团可能没来演出过,主要是地方小剧团。如五音戏剧团,我记的以邓洪山为主,(艺名鲜樱桃)还有明宏君(音)等。他们都住在我家从东大约一百米的五音剧团宿舍。那时成年人称"周姑戏"不知对不对。演出的剧目经常听大人讲说,也就熟记于心。如:"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赵美蓉观灯"、"王定保借当"等。都是些婆婆妈妈的戏,大人称"栓老婆撅子",我理解大概就是妇女最爱看。

记忆中的庆胜戏园,给我的童年时代带来了许多欢快!也给年逾花甲的我留下了美好的念想!



↓↓↓ 点“阅读原文”看博山头条


喜欢的朋友点个好看再走呗 ↓↓↓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