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2020年5月7日,老友团一行14人按原计划出游池上镇聂家峪赏山景、采槐花,板山村赏流苏,上小峰村午餐。
一、聂家峪观山景、采槐花
车载我们过聂家峪村后沿樱花大道盘旋曲折至山顶的停车场,下车后继续徒步攀登至山神庙处。这里是聂家峪村和南峪村的分水岭,西为聂家峪,东为南峪,是观赏山景的绝佳处,且周围有大片槐林,槐花正值开放期,可采摘。
我们的座驾
下车后沿这样的路徒步约1公里。
回望聂家峪的樱花大道,弯曲如长蛇。
山神庙,座北朝南,虽处深山,但不乏香火,祈山神保佑一方生灵平平安安。
眼前呈现大片槐林。
槐花,又名洋槐花,具有多种价值。
2、可贵的医用价值:槐花被历代医家视为“凉血要药”,性味苦凉,无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花所含的芸香甙,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壁脆性,对高血压患者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此外,槐花还有降低血压、抗水肿、抗炎等功效。
3、良好的食用价值:可做成各种美食供食用。
该处槐花质优量足,举手、垂手皆可得。采起来!
綠萼槐花
红萼全开的槐花
半开的槐花
待开的槐花
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兜。
南望八宝灵山主峰上的大型观音菩萨立像。
东望八宝灵山寺。
向东俯瞰南峪嵧。
向西南望聂家峪。
又逢山杏丰收年,看已显红,该不是快要熟了吧?😁
这是什么花?散布漫山遍野,朴素淡雅。经请教,叫绣线菊。
黄栌花轻柔、朦胧。
聂家古寨
石寨位于此山头的南端。
北寨门遗迹
残存的石寨东北寨墙。
南寨门位于悬崖之上。
站在寨墙上俯视,山下的村庄、田野、人工湖……尽收眼底。
二、板山村赏千年流苏王
去板山村的途中,车行至东陈疃村,自车窗瞥见路旁一大片流苏树,花开如雪,旁边几株紫槐花开似霞。停车,下车,观赏,拍照。
紫槐花,花色紫红,缀满枝头。找准角度,留下这艳丽的色彩。
这是流苏苗圃,雪白一片,以此为背景留影。
老友团全家福
车至板山村,很远就已看到流苏王树冠,下车近观,大家不约而同为之赞叹。去年我们是4月29日来的,流苏含苞未放,当时曾感遗憾。这次来,正当其时。
这里是村子的中心,原为鹿氏家族的墓地。据碑文记载,鹿家墓地建于明代,呈正方形,占地十余亩,周围石栏镶边。因“文化大革命”时期削平坟头,现已成为村民消夏娱乐的场所。
两株流苏分别位于"槐抱碑”遗址北侧和西侧各50米处,树干胸围都在2.5米以上,高约16米,冠围都在40米以上。《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博山县东 80 里,板山、流苏、二王”。如今,在博山区古树名木评比中,被称为全区流苏树之王。每年春夏之交开花,银装素裹,清香怡人。由于该树种生长缓慢,又如此粗大,树龄当近千年。西边的那株曾是三股大杈,可惜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因修建大队办公室锯去了两股。
西侧流苏
拍照
北侧流苏
油画家现场作画。
“槐抱碑”遗址
古槐跟前早年立一石碑,随着树干的增长,石碑的一半已长在了树干中。石碑在“文革”中被砸坏,含在树干中的残存部分仅存四个半字,其中“鸠、李”二字可辨,“万”字仅有半边。当地人俗称为“槐抱碑”,属于一大奇观。据考证,槐抱碑的形成,是古人在坟前立碑,紧挨碑侧植一棵国槐,斗转星移,树长碑不移,树根将碑座压入根下,树干将碑身“抱入怀中”,形成了槐抱碑这一罕见的奇观。
俗语说, “林中栽槐树,家族出财主” 。果然灵验,鹿氏后代出了两家大财主。可惜,这棵罕见的槐抱碑由于“年寿已高”,在2005年8月8日14时33分倒于强台风“麦莎”之威。几经风雨,槐抱碑倒下的地方,沧桑的老树皮长出的嫩芽,如今已经长成了茁壮的新槐树。泥土里的石碑底座犹存,“新一代槐抱碑”渐渐形成一道风景。
流苏树周围有若干古柏、古槐、古白楊树环绕。
这些紫槐应是近年栽植的,花开正盛,清香扑鼻,给古村古林平添了几多靓丽色彩和现代气息。
三、上小峰就餐
青未了山庄门
室内雅座,分别冠以"凝声远"、“玉簟秋”、“满庭芳"、"乐知音"、"画堂春"丶"风入松"等雅号。
室内设置。
敞亮式餐厅,分别名为"溪流听蝉"、"淄源流韵″、"锁云望鲁"。我们在中间的"溪流听蝉"大厅就餐,这是老友团2020年首次聚餐(前几次都是自备自带),酒分白、啤,菜分荤、素,大家边饮边谈,气氛和谐,酒足饭饱,尽兴圆满。
门外溪边、小桥流水。
院中架上猕猴桃花盛开,花香浓郁。
水池
流苏花白如雪、黄栌花轻如纱、青竹叶翠绿。
芍药花鲜。
鸢尾花艳。
老友团全家福
餐后商定下次活动事宜,休息少许,时至午后3点,打道回府,圆满结束一天愉快旅程。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