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童年的石碾梦幻——博山人小时候常爬上爬下的地方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童年的石碾梦幻——博山人小时候常爬上爬下的地方

原创 成龙之龙2020/04/04 21:41:5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四季霞光 3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中的那个艰苦年代,我们原本不大的小山村里却到处布满了偌大的石碾,每个院落几乎都按有石磨。我家的大门前就有个大石碾。听父亲说,还在我爷爷生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算来,至少也有五代了。小时候,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常聚这儿玩,如同占山为王似的调皮地爬上跳去爬下。石碾是用来推粮食的,上面必须保持干净,因此没少挨大人的训骂。

石碾是附近邻居的公共财产,谁都可以免费使用,村上的其他石碾也一样,虽各都有主,但谁都不分你我的一样使用。我家门前的石碾由于父亲经常维护,使用起来比较省力,所以多人都喜欢在我家的石碾上推压粮食。


石碾一年四季不闲着,不是今天东家在上面推玉米,就是明天西家在上面碾高粱。说到推石碾,可是件辛苦的事。那时候村里牲口少,大多数人家要靠人力来推石碾,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要数冬季,尤其是进了腊月,家家要蒸玉米面馒头和米面糕,用石碾的人特别多,这时候就更忙了。村里有五六盘石碾,都会被占得满满的,常常需要先来后到挨号才能轮上使用。

我们家和其他人一样,从未闹过一次“楼前得月”的特殊化,如果一时没有抢在前面,也要依次排队,静候佳音。所以一到腊月天,全家齐上阵,抢时间推石碾。

那时的腊月特别冷。当晨曦微现,天空还闪着星光的时候,母亲就把我们叫了起来,我和二弟各拿一根长棍,一边一个插近石碾木栓一侧里,伴随着“吱咯咯”的声响,就开始了推碾。母亲主要负责筛,簸去皮。


在腊月里主要碾玉米,压谷子,需要反复推碾,然后再过筛六、七次之多,才能加工成又细又匀的玉米面和小谷粒。若再加上一点豆粒,这几种面粉按一定比例配制,蒸出来的窝窝头特软且好吃,因此这几种面粉碾得很多,有时往往需要推上两三天才算大功告成。那时我和二弟才十来岁,出不了什么大力气,只能跟在大人身后帮一点忙,有时去帮母亲张张布袋出些小力。尽管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转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中间母亲还要回家做饭,做好了饭我们回家急急突突吃些,继续推石碾,就这样从闪着星光的清晨开始,一直推到黄昏日落繁星闪现,也不知推这石碾转了多少圈。只觉得一直在转,没完没了地转,刚开始时还觉得很来劲,到了后来越来越感到吃力,腿脚如同灌了铅不听使唤,每转一圈都要付出很大的气力,尽管推碾几多辛苦,可在童年时光的劳累中却充满了许多乐趣,不停转动的石碾,每一圈都转成童年的一个梦幻,转成一个难忘的记忆,深深地印在幼小的心灵里。


夜幕降临了,在微弱的星光照耀下,迎着寒风,母亲扫完了石碾上的粮食,父亲扛着加工好的大袋小袋面粉运回家中,终于完工了,大家可以休息一下了。看到加工了这么多的玉米粉和谷米粉,父亲知道这个腊月不但有吃不完的窝窝头,就是过年走亲访友的馒头也足够了。


在家乡用石碾这一原始工具加工粮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机器进村,“隆隆”的机械声把原始的石碾彻底送进了历史。我家大门前的那盘大石碾也一样,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后,和村里那几盘石碾一样走向了沉寂。

一晃四十年已经过去。石碾上面的木栓早已化成朽木,根本不能再使用了。然而,自己童年那推石碾的记忆却如夜空的北斗星闪亮,永远不会随时光而黯淡,风雨侵蚀而忘却……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