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樱花漫道篇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霜叶红于二月花——樱花漫道篇

原创 成龙之龙2019/11/17 19:54:0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四季霞光 35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月10日,骑行樱花漫道。樱花漫道是池上镇聂家峪村倾心打造的旅游漫道,从西顶脚下,到聂家寨脚下的红灯笼乡村庄园,全长6公里,高标准水泥硬化路面的两边栽满樱花树。为了樱花树的成活与健康成长,有树的地方就有滴灌设施,保证了旱时的及时浇灌。路面上下的山坡,栽植了上万棵黄栌。红灯笼乡村庄园设有研学堂、餐馆、客房,下面建有人工湖、湖上游乐园。周边还有樱桃采摘园、小西红柿采摘园、时令蔬菜采摘园等配套设施。保证了游客走进来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的舒心。

   立冬后的这个日子,没期望在樱花漫道看到什么美景,意外地却被这里的红叶震撼了。几年前,随着樱花漫道的建成,村两委在路旁栽植樱花树的同时,还在路边、路上的山坡栽植了黄栌。当年春天,樱花树立竿见影地向大家展露了靓丽的笑颜。慢慢地,路边的,路上山坡的黄栌也长大了个子,亮丽的身姿慢慢地展现出来……

单就樱花漫道来说,游人行走于洁净的道路上,春有樱花可赏,秋有黄叶可观,已是极美的一种享受。如今,以至于将来的每一年深秋,再加上漫山的红叶如火,那将不是一个美字了得了!

大旱之年,山头上竟然有栽活了的这种观赏树!

悬崖上的秋色

“我花开后百花杀”说的是菊花,若说是这里的红叶倒也准确。不知是品种原因,还是树木小的原因,其他地方的红叶基本上落地了,这里的却依然是树上的叶子颇多。真好,当忙碌的人们错过了他处的红叶,又恰恰有时间来这里,那岂不是正好?

瞧,路边的红叶,樱花树与樱花树之间都是红叶,红叶与红叶却是不同的……

瞧这个牌子——“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从这样的牌子落地于池上的角角落落,不知道是好处多于坏处,还是坏处多于好处?

时时见到一些这样的花儿,花开尚好。花上有飞舞的蝶,采蜜的蜂……


我的车子陪我看遍了池上的山山水水。可以说,它是既享受了美景,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它,我怎么能走得了那么多的路!

路旁的杏树、柿子树也各有特色。

也有芦苇,兀自生长在原野上。

曲曲折折的路上,时时有一些游人在漫步……

沿着聂家峪村后面的山路东行,便是陡沟村的环山路,然后自陡沟村东下山,即可回到317省道。若沿着聂家古寨环山路下山,又舍不得返回,那小布达拉宫似的住处正等着你的到来呢。

 聂家峪村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池村东南2公里,村内现有136户,368人。村子背依八宝山,面临淄河水,占地1.94平方公里。南与大里村相连,西与小里村接壤,北面隔八宝山与大南峪相望,东与陡沟村毗邻。全村人口均为汉族,以聂姓居多,共有聂、黄、梁、阚、郑、李、苏7姓。全村山林、耕地面积3600亩。区域内小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全村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80%以上,鸟类可达100余种。因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聂氏族谱》记载:“我聂氏迁于明洪武四载,居于长山县韩家庄,即今二十里铺是也。八世仲,按此支言。自枣强迁于徐雅……十五氏迁居聂家峪。”明朝建制时,该村聂氏族人居多,故按姓命名为聂家峪(原名宝泉庄)。

《信氏族谱》《白氏族谱》记载:“宋大观年间(1107-1111),现北坪、八宝山为当时青州府养马场,两姓均有人在养马场当差。家人随迁居住在八宝山之阳的西南方,依宝泉住,叫宝泉庄。”元天顺(1328)董民自泰汶县莱芜避战乱官非,携亲迁居宝泉庄。明·弘治年间(1488-1506),聂氏自徐雅迁居宝泉庄,人丁兴旺、家道中兴,成为大家族。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