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游和尚房,领略古村风貌
原创
成龙之龙于 2019/11/04 19:56: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老孙
159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19年11月1日与朋友赴和尚房游览,赏漫山红叶。赏红叶已见《游和尚房,欣赏漫山红叶》,今以《游和尚房,领略古村风貌》为题,作为下篇,叙述古村旧貌新颜。
据清乾隆十八年的《博山县志》记载,和尚房村原名柿岩,又名鹿岭,俗呼和尚坊,因坊和房同音,后来改为和尚房。山村被群山环抱,小溪流穿村而过,古石楼居高临下,古柏参天而立,石屋错落有致。更喜新景村口落成,湖水清澈,房舍明丽,……。

和尚房村的位置:博山中心路与西外环路交叉路囗西北3.5公里的山峪中。

村碑

高冈上的观景平台
在村东高高的平台(就是有干枯古树处)俯瞰和尚房村全貌。


【溪.桥.街】
溪流穿村而过,街道傍溪流而设,溪上架石拱小桥,形成一道特有的山村风景。



石上刻有"祿岭桥"三字。


【石楼】
和尚房村西的陡峭石峰名柿岩,古时这里有柿树千株,故得名柿岩,因此和尚房村也曾被称为柿岩。最出名的石楼就在柿岩下的崖壁上,顺着崖壁天然形成的孔洞加以雕凿,再垒砌石墙而成。
孙之獬,青州府淄川县大庄(今属博山区)人,字龙拂。明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孙之獬赋闲在家十七年,平常闭门教书育人,闲暇之时常寄情于山野林泉,徜徉于名胜山川,尤乐游柿岩。孙之獬久有一愿,想在此建一山庄以备晚年养老,孙琰龄奉父命,花费十年心力筑茅舍,修石楼建成一山庄。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山市》“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中的“孙公子禹年”就是指孙琰龄。
石楼共分三层,上石楼的通道是两座倾斜的竖井式透明洞,筑有台阶,仅容一人攀登。每一层平台都依着自然的山体或外加的石墙成一半开放式石屋。石楼原用于隐居.避乱,如今成了民间宗教场所,供奉着财神.路神等。

爬几个陡坡到达崖根的石楼门口。

从图中可看出石楼的一楼是外加的一个小屋,有斜坡顶。还可看到二楼的石櫺窗。

石楼门

入门,正面是一个龛,右转爬狹窄的石阶15级后就到二楼了。


从一楼至二楼的石阶上口

二楼除这个山洞外是露天的,洞中现在有财神爷一尊。


爬十余级台阶进这个门。

进门后再爬十四.五级台阶到三楼。


至三楼的楼梯口可以用木板盖住,盖住后可到楼梯口的南侧,那里有一个窗户。

上至三楼后右转出这个石门。

三楼的主室也是一个山洞,洞内现供奉路神及童男童女。

三楼的北侧,现在搭了一个间易砖室,内供老.胡.赵.李等仙师牌位。

在三楼透过眼前的枝叶可观看对面山坡的灿烂红叶。
【古庙】
龙兴寺

【古树】
和尚房有两株古树,一荣一枯,一笔直一虬曲,一居高冈,一生谷底。二者相望相伴.相映成趣数百年。

这是一棵稀有的红柏树,长在卧牛石下,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生机盎然,相传树龄已三百余年,树干粗需两人合抱,约3.5米。

这是村东高台上的古树,粗需一人合抱,约1.7米,据说是"黃连树",树龄数百年。可惜已干枯,令人欣慰的是,旁边另一株柏树已长成,也算后继有树吧。
【石屋】
和尚房村的房屋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绝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用青石建成的,墙用青石,檐用青石,门窗也可用青石。因地势欠平坦,大多建于高堰之上,或有高台阶。房屋多有下层,主要以青石发券,作放杂物之用。








【石碾】

老石碾派上了新用途,用它把芝麻碾成粉,满足游客的需求。

【拍过电视剧的柏林】

和尚房村外公路边的一片柏林,有大小不等的柏树七.八棵,林中可见残墙.柱础.碑座等建筑遗迹若干。经访问村民得知:这里原来建有十王殿,殿中供奉十王。民间认为阴曹地府是由十殿阎王所掌控的,十殿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第五殿阎罗王总领十殿。
电视剧《武松》中有关十字坡,武松入孙二娘开的人肉包子店,与孙二娘打斗,相认后与张青结拜等情节就是在这个林子内拍摄的。
开人肉包子店的生意与十王殿所掌管的阴曹地府倒也有所关联。
【古村新景】
过去《武松》在和尚房拍摄,现在又有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在和尚房拍摄,为此筑房置景,劈山修路,拦河成湖。古村添新貌,增人气,加之秋来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原先寂静的山村变得热闹,几乎天天车辆云集,游人如织。

新修的拦河坝,坝顶是公路。


湖水透明,波平如镜。

桥横水上。


湖中的"清芷晗舍"





晗舍中各种设施齐全。










待完工的农家小院

村中建设中的这座房子,工人说:拍电视用的。

坝下也有一处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