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母亲的种子情怀
鹿奉俊
我孩儿时,有一年家里的蔬菜断档了-----萝卜、大白菜、茼蒿菜、芹菜,都过时了。只留下一种青菜,样子长得有点怪:颜色偏淡,个子偏高,菜干细,菜叶很少,长着长着,越来越像雪里蕻。母亲说这是高温菜。
半个月后,高温菜也长出了菜蕻,就又开始吃菜蕻。母亲挑菜时,是将菜蕻的杆拗断成几截后,再剥掉菜干的皮,才烧炒的。我的小妹妹提议,把最东首的几颗高温菜吃掉,那几颗菜长得又高又大又粗又好看。母亲说不可以的。为什么呀?母亲淡然一句:“留种!”留种留啥的都一样,反正都是菜。母亲的脸立时变得不好看了,口气也硬了许多,说:“哪能一个样?留种必捡最好的留。否则,明年种出来的菜就不成样子,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咱自己。”
关于“留种要留最好的”这件事儿,我小时就常见过。当年,生产队每年都要留好几亩麦种。那时,生产队长总是人先到地头逐一察看,为的是确认哪块田里的小麦留做种子。看好后,他还要特邀几个老农再行论证,当大家形成共识以后,队长方才放话,好,就这么定了,然后还要求放水员注意水头,注意天气,注意日期,注意时辰,一句话,就是关照好麦种田。粮种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种的。
家里呢?家里对来年播种的土豆,也是千挑万选的。土豆开吃时,母亲早已将土豆逐个地挑选梳理了一遍,那些颜色黄澄澄的,长的椭圆形的,大小差不多的,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篮子是晒过的,还垫了一层土布。天好时,母亲会拎出来让土豆见见太阳,母亲说这样做,土豆既不霉、也不烂,埋在土里出芽率就高,明年的土豆长势就好,收成也就高。所以,平时吃的全是母亲挑剩的土豆,对此我们毫无怨言,因为明年依旧能吃上好土豆。
莴苣是最早能够接上档的蔬菜。过几天,莴苣就要能吃了。每到这时,母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我们,千万别乱刨,一定注意留好莴苣种!即使留的是最好的莴苣种子,比如绿肉头莴苣,明年种出来的莴苣,绿的程度也在减弱,肉头也在变硬,个子也在变矮,总之长相变差,口感退化——假如不留好的种子呢?母亲留莴苣种子的办法真是很用心,她怕我们挑莴苣时将其弄断,所以专门为留种的莴苣扎上了一根红线。我们去地里挑莴苣时,就看到了这些扎红线的莴苣,叶子清爽,根矮壮,皮色碧绿,像孩子受到了慈母的最高规格和特别礼遇。
事过境迁,母亲“留种就留最好的”做法,迄今历历在目,恋念于怀。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