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山的村名故事——鲁山北门下小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博山的村名故事——鲁山北门下小峰

转载 成龙之龙2019/07/12 16:39:0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博山 作者:刘国峰 77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点击上方博山”关注博山最大的微信

为您呈现城市、最潮流、最创意的城市咨询及创意活动

用我们的方式让您换个角度看博山!

文/刘国峰

 下小峰,众多寂寂无名的山村之一。她坐落在淄博市博山南部山区,据史料记载,最初名为“高峰庄”,其位于海拔1108米的鲁山主峰西北侧,因山峦陡峭而得名。后由清嘉庆十五年《重修关公、二郎神庙碑记》又载名“高峰三庄”,民国二十六年《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名为“上、中、下小峰”,因地势位于上、中小峰之下,故名为“下小峰”。

        据民国二十三年《陈氏堂碑》记载,下小峰,最早落户于此的是洪武年间自枣强迁青州陈林店陈氏族人,洪水冲毁陈林店后,陈氏族人便分别迁居下小峰与花林两地,据此,下小峰村早在明朝便已建村。时至今日,隶属博山区池上镇管辖。

         下小峰村山高谷深,山林植被覆盖达90%以上,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每条山谷皆有泉水流出汇入小峰河,正是淄河源头所在,可谓一处绝佳风水宝地。

         正所谓,深山奇异多,处处有传说。下小峰村,遭受灾荒战乱的破败,历经岁月洗。村西山上西寨城墙与崖体“刘家簸嵌(大开口式山洞)”,曾是抗战时期村民躲避日寇之处。当年鬼子搜山,眼看逼近山顶,村民惊慌不知所措,一智者村民令人将黑色毛毡卷成筒状,探出城墙,鬼子误以为山顶有大炮护卫,纷纷退去,乡民免遭劫难。

        因地理位置独特,属于花岗岩与石灰岩接壤地带,所以整个村域山中不乏大小洞穴,曾被人们流传为“万洞村”。虽不及万,但是每座山均有大小深浅不一的洞穴存在。其中村北西山“朝阳洞”内,曾挖掘出距今11700年人头化石一枚,距今10万年猎狗牙、虎骨化石若干。村里福水泉,滋滋流淌千百年,育代代村民无数,即使大旱也从未断流;村口五亩顶悬崖之上“牛门洞”,景观独特,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处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来诠释她古老而纯朴的美,也因此更增添了她的远古神韵。

         依借占据鲁山北门户的地理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民积极发展鲜桃林果业和旅游业,随着鲁山名声在外,名副其实的成为了社会新农村的典范。

         如今的下小峰村,在夕阳余晖下,宁静而安详。当炊烟四起时,伴着种种古老厚实的神韵,人们安居于那种世外桃源的安详,乐在那种古朴醇厚的乡情里。


THANK

吃喝玩乐·热点资讯·本土文化

俺拉的都是博山事儿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